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如何根治「劉志軍綜合征」?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2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財新網報道,鐵路改革需公眾、系統內部和高層政治決斷三方面合力,而決策層強有力推動最為關鍵。9月21日,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通報了事故調查進展情況。雖非最終結論,但這個階段性報告透露的信息顯示,可能用不了太久,最終結論就會發佈。這份措辭嚴謹的報告給人的印象是:技術分析和責任分析已經趨於取得共識,大脈絡已經比較清晰,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應當是邏輯一致性的完善,更為關鍵的是權衡責任認定後的處置層次和範圍。目前,公眾對信息公開的要求十分強烈,我們有理由對調查組揭示的真相抱以期待。

 真相、依據調查結論展開的責任追究,以及「7·23」事故之後鐵道部立即在全路範圍內開展的「整改」,將提高鐵路運營的安全,對端正路風、改進鐵路系統工作,將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上述整改觸及的只是「表」,深層次的問題不是通過責任追究和部門整頓能夠解決的。所謂的深層次問題,指的是鐵道部門沿襲60多年的體制。

 「7·23」事故激發的輿論大潮像海嘯一樣衝擊著這處計劃經濟最頑固的遺存,充分暴露了這一體制的弊端,不改革再也說不過去了。自前鐵道部長劉志軍落馬、新部長上任始,鐵道部也顯示了若干改革的跡象。盛光祖部長在多個場合提及鐵道部的改革。9月19日出版的《新世紀》周刊披露了這一準備實行的改革計劃,但它是遠遠不夠的。

 自劉志軍主政鐵道部以來,「大躍進」式基建投資壓倒了改革。在過去的八年間,市場化改革的探索被終止了,「政企合一」的垂直管理體制得到強化。在鐵路系統,我們看到了吳敬璉先生一再警告的「向舊體制的復歸」,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這種趨勢變得更為明顯。從經濟學角度描述這一體制弊端,就是經濟學家科爾奈提出的「軟預算約束」。以高鐵為代表的發展模式,已經脫離了對盈虧的考量,對「政治賬」的計算要遠高於「經濟賬」的計算,結果,我們看到的是高負債支撐下的「高鐵奇跡」。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郁文
專家稱地溝油禁而不絕緣於暴利      [2011-09-24]
駱家輝「驚訝」在華受關注      [2011-09-24]
《朱鎔基講話實錄》背後的故事      [2011-09-24]
河北越獄逃犯14天后被抓獲      [2011-09-24]
如何根治「劉志軍綜合征」?      [2011-09-24]
深圳餐廚垃圾99%去向不明      [2011-09-24]
媒體稱我國仍存在政府越位問題      [2011-09-24]
多省市廳級「一把手」換帥 70後干部登臺      [2011-09-24]
浙江海寧群體事件 警方闢謠      [2011-09-24]
專家:天宮一號速度是音速22倍      [201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