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朱鎔基講話實錄》背後的故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9-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新京報報道,9月8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朱鎔基講話實錄》公開發行,引起關注。《人民日報》整版篇幅高調全方位評介此書,有媒體稱為「卸任國家領導人出書,高層政治決策透明化」,「朱鎔基熱:深入改革的殷殷期望」。

該書的作者,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低調依舊,不簽售,不題字,不接受採訪。

兩年前,2009年9月2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鎔基答記者問》一書公開發行,也是反響強烈,新京報曾為此專訪出版該書的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指出《朱鎔基答記者問》沒「內幕」。記者再訪黃書元,請他講述「講話實錄」的背後故事。

出版動力:只是要記錄歷史

新京報:人民出版社曾在2009年出版了《朱鎔基答記者問》,今年又集中推出了四卷本的《朱鎔基講話實錄》,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黃書元:作為黨和國家一家重要的出版機構,出版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著作,是人民出版社的職責之一。之前,幾代領導人的著作都在我們這兒出版過。

朱鎔基2003年卸任以後,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就開始著手收集資料,想把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給整理出來。從那時起,8年時間內收集起來的東西有1500萬字。我們聯合成立的編輯組認為,朱鎔基留下了很豐富的財富,他的人格魅力獨具一格,他的語言表達引人入勝,可以在出版上有所創新。於是,先在2009年出版了《朱鎔基答記者問》這本書。結果,反響非常熱烈,到今天大概已經發行130萬冊。

新京報:這個數量在今天的出版界還是相當驚人的。

黃書元:這種出版上的成功,讓編輯組意識到,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就決定圍繞朱鎔基的講話再編一套書。應該說,朱鎔基的講話跟之前一些領導人的風格確實不一樣,那幾位都是文選,就是文章的選集。

新京報:你怎麼看朱鎔基的講話風格?

黃書元:朱鎔基講話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比如說開會給他準備講話稿,他往往不讀,脫稿另談,而正是因為講話都是即興講出來的,很大程度上也是直抒胸臆。這樣一來,講話的內容必然更有吸引力。

新京報:有一些讀者猜測,這個時候出版,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考慮?

黃書元:沒有任何特殊意圖,也沒有任何特殊目的,這都是水到渠成。因為八年前就開始搜集資料,然後整理、編輯、出版,正好到今天這個時候了。出版是根據編輯的進度,不存在選擇時機的問題。朱鎔基的講話都是八年前卸任之前的,他卸任以後(對時局)沒有說一句話,所以出版「實錄」不是想面對今天的現實才要出這個書,只是要記錄歷史,記錄他曾經講過的話、做過的事。

真實程度:實錄程度為100%

新京報:一般領導人出書,多冠以「文選」「文集」。近10年以來,卸任領導人出書一直在升溫,出現了一種新變化,就是題材多樣,包括回憶錄、散文、隨筆、日記等,具有很強的個人色彩。之前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鎔基答記者問》曾被認為是一種「創舉」,此次為何冠以「講話實錄」?

黃書元:應該講,「講話實錄」也是一個創舉,為什麼起名「講話實錄」呢?就是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不能有任何增加,更不能有任何篡改。我們編輯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不增加,不改動,只刪減。朱鎔基本人有這個要求,就是按照講話錄音,怎麼講的就怎麼記,保留口語化,這樣讀起來更加親切,更加平實,也更加好懂。

新京報:刪減的取捨標準是什麼?是因為話題敏感,還是其他因素?

黃書元:總理的講話會有什麼敏感?客觀地說,無論誰的作品都不可能全部收下來,特別是講話,更不可能把那麼多東西都收到這幾本書裡面,必須有所取捨。一方面,有些重複或相近的講話,肯定只選擇最典型的一個;另一方面,比如他到一個單位的視察講話,前面會有一段客氣話,後面還會有一段結束語,這些就直接掐頭去尾掉了,只留中間的核心部分。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郁文
入世十年 朱鎔基談判內幕曝光      [2011-09-21]
朱鎔基曾親遇飛機延誤拷問民航      [2011-09-20]
朱鎔基親指導《講話實錄》編纂      [2011-09-19]
出版方解讀《朱鎔基講話實錄》      [2011-09-19]
記者揭秘:朱鎔基政令曾遭冷遇      [2011-09-14]
外媒:朱鎔基出書憂國憂民 高層決策趨透明化      [2011-09-14]
《朱鎔基講話實錄》選載 絕大部分首次公開發表      [2011-09-14]
《朱鎔基講話實錄》記改革歷程      [2011-09-13]
朱鎔基:拜託別拿公款去買轎車      [2011-09-10]
朱鎔基卸任時講話披露:擔心經濟過熱      [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