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簸於「暴力」與「被暴力」之間的城管
網絡民意與現實民意不一樣,究竟孰是孰非?又是何種原因導致各地的城管新政被暴力阻礙?
中央民族大學行政法學教授熊文釗認為,目前的輿論環境和公民素質導致了城管執法時屢屢發生「暴力抗法」的現象。
「執法是要有嚴肅性的,市民應該遵守法律,但目前存在城管執法體制不被尊重的問題。」熊文釗說,「有些媒體將暴力城管的事情鼓噪得很混亂,給市民造成『城管執法就不是執法』的感覺,認為城管執法就可以抵抗,甚至打人。目前不少市民文明素質很落後,與我們經濟發展的速度不能適應。這樣,使得兩方面的矛盾越來越激烈。」
「社會秩序是建立在大家遵守法律的基礎上的,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規矩,而一直由少部分人來管理,永遠都是有衝突的。」
為何城管新政未能有效阻止暴力執法?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田思源認為,除了城管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成為「權力垃圾桶」的窘境。
由於城管綜合執法的體制,現實中各部門往往將不願承擔、缺乏利益的職能劃分給城管,規定的執法內容與現實中執法能力的不配套,導致城管體制在操作性上產生問題。
「比如查黑車,原本都是由警察來管的,但現在北京和上海查處黑車都由城管負責。由於車輛、交通的管理都由公安掌握,在城管執法時就會遇到困難。首先,行政相對人不會聽城管的,車一開就走了。這時,城管執法需要交警部門的配合,否則就會遇到困難。上海便出現了釣魚執法的情況。」
執法內容與能力的矛盾引發了社會上關於城管權力應該擴大還是縮小的討論。「擴大的話,城管本身就產生了很多問題,再擴大就沒有監督了。縮小的話,又回到以前的路子上,很多部門來執法也不現實。」田思源認為,現在需要給城管很好地執法、履行職務的權力,不能因為怕濫用權力而不賦予權力,同時也要加強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