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衛生部原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會長殷大奎。
殷大奎稱,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影響了一部分患者有病就往大醫院跑。「但是有一些病根本就不需要過多佔用大醫院醫療資源,如慢性疾病,像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還有慢性阻塞性疾病,這些重症到醫院治療、康復後,應該回到社區。」
為緩解醫療趨高性造成的現實問題,殷大奎表示,國家層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第一,將全科醫師的培養形成制度;第二,全科醫生的專業培養要達到高水平而且是比較一致的。
「政府要重視,要投入,要把三級網建好,要把人才進行培訓,另外大醫院的醫生要定期到基層去進行指導,另外還要搞一個醫療聯合體,就是哪些大醫院負責哪一些地區基層醫療機構,等等……」
殷大奎稱,中國曾實行的縣、鄉、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獲得過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高度認可,「還有合作醫療制度、持久醫生制度,雖然那個時候水平不太高,但起碼老百姓有病時有人給看。」但他也指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原有的醫療體系沒有及時跟上,以前的農村合作醫療「基本上就慢慢的垮了」。
「後來中央政府發現了問題:農民有病沒地方醫,小病拖成大病,大病等死,就想解決這個事。現在,中央政府一年一年增加投入,地方政府增加投入,老百姓自己再增加錢,所以近年來農民受益於新興的合作醫療。」殷大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