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起飛,新的未來
1、2、3、4……足足4秒鐘時間,火箭仍穩穩地站在發射平台上——這個即將遠行的遊子,似乎不願意離開大地母親溫暖的懷抱。
這是長征系列火箭的第147次飛行。
為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基礎上,運載能力8.6噸的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進行了170多項技術改進,相當於再研製一枚全新火箭。
而運載能力更大、更節能的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有望3年後首飛。
發射時慣常的4秒鐘停滯時間,如同跳水運動員起跳前猛地將跳板踏下蓄勢。
等待,令人感到壓抑的等待——40多天前,長征二號丙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出於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對天宮一號發射計劃作相應調整,暫停了發射場的有關測試工作。
燈火通明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裡,58歲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崔吉俊,直盯盯地望著牆面上那面實時直播發射場景的大屏幕。
他彷彿看到:53年前,從朝鮮戰場歸來,出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前身——中國導彈綜合試驗靶場的第一任司令員孫繼先。而孫繼先還從沒有見過火箭是什麼樣。
這位當年在長征途中率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紅軍營長,拍著桌子給官兵打氣:「沒見過又怎麼樣,我們就是不信這個邪,他們能造導彈,咱們就搞不出來?搞!」
他彷彿看到:53年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47顆衛星和7艘神舟飛船,創造了包括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無人飛船、第一艘載人飛船在內的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十個第一」,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光輝歷程。
他彷彿看到:53年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無怨無悔地來到荒涼的戈壁大漠,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僅東風革命烈日陵園,就長眠著為中國航天事業獻身的13位將軍、685名官兵和科技人員。
大屏幕突然被煙霧填滿。
大團的蒸汽和烈焰從火箭底部猛地湧了出來,一束明亮的橘紅色火焰噴薄而出,托舉著高大的火箭,向著無盡的星空,扶搖而上。一連串空氣被撕裂的聲響瞬間爆發。
靜寂的戈壁灘上,剎那間響徹起陣陣震天撼地的巨響,轟鳴聲排山倒海般壓向四周。
「起飛!」堅定清晰的報告聲中,難掩興奮。
飛翔!飛翔!
天地間,似炸雷滾過。加速上升的火箭,如同一束炫目的火光,劃破無邊的長空。
飛翔!飛翔!
大漠中,如天崩地裂。漸飛漸遠的火箭,如同一顆明亮的星星,匯入墨色的天幕。
——多麼熟悉的一幕!卻又是從來也看不夠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