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十大歷史瞬間 凝結航母百年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0-02]    我要評論

F-18「大黃蜂」及後續的「超級大黃蜂」系列,有望成為最長壽的航母艦載機,F-18E至少還將在美國海軍服役30年。

「福萊斯特」號,美國第一艘斜甲板航母。

4

一場演習預見了航母的前景

莫菲特在技術上確立了海軍航空和航母的使用方式,但把航母結合進海軍戰術,容納進作戰體系,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1929年的「艦隊問題第9號」演習解決的正是這個問題。

「艦隊問題」是1923年~1940年間美國海軍最高級別的演習,每年著重解決一個重大海軍戰略戰術問題。1929年的「艦隊問題第9號」演習演練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一端受到攻擊的情況,藍色艦隊防守,配屬「列剋星敦」號;黑色艦隊進攻,配屬「薩拉托加」號。

攻方黑色艦隊的約瑟夫·裡弗斯少將大膽拋棄傳統的艦隊之間正面死磕的戰術,命令「薩拉托加」號僅帶一艘巡洋艦護航,高速繞過藍色艦隊的防線,從側後奇襲巴拿馬運河區的美國陸軍陣地和運河上的水閘,83架飛機分波次攻擊,取得完全成功。

裡弗斯的大膽戰術揭示了航母作為未來海戰中堅力量的前景,從此海軍航空不再只是用於偵察、巡邏和炮擊了。

航母載機的航程和威力徹底改變了海戰的面貌,甚至改變了近岸大陸的作戰。在空中力量日益主導戰場的今天,航母在可預見的將來,依然會是大國海軍的核心。

5

雷達:「網絡中心戰」的核心

對海軍航空來說,上世紀40年代開始興起的雷達技術的重要性或許可以和噴氣式飛機相提並論。

雷達不僅極大地增加了艦隊可以「看見」的距離,還可以晝夜工作;不僅可監視來犯敵機,還可引導己方戰鬥機有針對性地攔截或者攻擊,極大地減少了空中巡邏和攻擊的盲目性。

雷達裝上飛機後,艦載飛機也具備了超視距和晝夜探測能力,TBF魚雷轟炸機、PBY反潛巡邏機都得益於機載雷達,使依靠夜幕掩護馳向太平洋島嶼的日本補給船隊和上浮充電的德國潛艇暴露於火眼金睛之下。今日艦載飛機缺乏有效的機載雷達根本是不可想像的,導彈、反導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雷達的遊戲。

「約克頓」號是第一艘裝備雷達的美國航母。早期雷達的圖像解讀是一門專門技藝,但如何根據雷達信息合理調動戰鬥資源,更是一門學問,和這相對應的就是戰鬥管理系統。在二戰的戰火中,美國海軍建立、完善了一整套戰鬥管理體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現代網絡中心戰的前身,將本艦、友艦、遠方空中和水下平台的信息綜合成一幅完整的戰鬥空間畫面,由此指揮一體化的海空戰鬥。

6

珊瑚海海戰:

歷史上第一次航母對決

從靠近跳上船搏殺的古代海戰,到在海面上互轟的戰列艦時代,海戰的交戰距離越來越長,但敵我雙方總是在目視距離之內。

1942年5月7日是世界海戰史上特別有意義的一天,美國艦隊終於制止了日本艦隊自珍珠港以來一路勝利的勢頭,擊沉了日本「祥鳳」號航母,重創了「翔鶴」號,但也損失了「列剋星敦」號航母。相距100多海裡的敵對雙方兩支強大艦隊在互相看不到對方的情況下爆發決戰,更重要的是, 這預示了大艦巨炮時代的終結和航母時代的開始。

從戰術意義上來說,中途島海戰的意義更加重大。日本打不起消耗戰,必須在美國戰爭機器全速轉動起來之前,盡快打垮美國海軍的主力,逼迫美國從太平洋退出。但這是一個注定要失敗的賭博。1942年6月4日早晨,參戰的四艘日本航母全部被擊沉。

中途島相當於太平洋戰場的斯大林格勒,從此日本海軍不再擁有戰略主動權,兩個月後美軍開始在瓜島進攻,直到三年後登上衝繩。從某種意義上說,中途島打斷了日本的脊樑。



上一頁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斐
印計劃2015年前打造3艘航母      [2011-10-01]
伊朗鬥志旺盛要造航母 美不屑      [2011-09-30]
解放軍暗示航母艦隊尚無計劃      [2011-09-29]
印度下萬億訂單新建兩艘航母      [2011-09-28]
大國航母之路為何殊途同歸?      [2011-09-25]
韓媒稱中國海軍沒航母也勝印軍      [2011-09-21]
日本為何不屑與中國比航母      [2011-09-20]
韓媒:中國航母部署南海不明智      [2011-09-19]
未來50年大型航母仍是關鍵角色      [2011-09-18]
諸多大國為什麼選擇航母      [201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