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已經進行20多天,蔓延勢頭仍在,陰寒的天氣也未能驅散參與者的熱情。
「佔領」是一種強硬姿態,聽起來蠻橫固執。但走近抗議人群卻發現,無論是在曼哈頓下城的祖科蒂公園長期紮營風雨不歸,還是雲集第五大道富人區高聲呼喚公平,氣勢固然有,但人們始終透出無助和迷惘。
抗議的結果會是什麼?不清楚。抗議會否對政治決策產生影響?沒信心。抗議人群中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慷慨激昂,卻無法用整齊的語言完整表達願望和訴求。他們不滿金融機構的貪婪,控訴政治被金錢綁架,他們要求就業、反對戰爭,但同時他們也在抗議氣候變暖,要求同性戀合法權益,七嘴八舌,方向模糊。
對許多人來說,是失業失屋失掉尊嚴後的極度挫敗感,促使他們走上街頭,加入抗議者的行列。還有一些人,是渴望重拾破碎的夢想。
一位母親說:「現在即使每天工作12小時,都不能養活孩子。」一個年輕人說:「如果你生於貧困,你很有可能永遠貧困,如果你生於中產,那你仍有可能淪為貧困。」
抗議人群中的一位退休老父,為自己兩個孩子的前途擔憂,害怕他們沒有機會像自己一樣通過努力就能獲得幸福生活。他要抗爭,卻沒有抱太多希望。「我知道抗議很可能沒有任何結果,但起碼我試過了。」
放眼美國國內,投機化和泡沫化不斷加重,財富隨時可能蒸發,人們的不安全感加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說,美國金融市場配置資本的能力不斷下降,所謂的資本主義正在喪失功能。《紐約時報》說,目前金融業的發展除了依靠有效投資,還依靠投機和政府支持,經濟已經失靈,社會不公日益凸顯。
的確,當前的美國,已經逐漸失去機會均等的光環,這刺傷了嚮往自由和無限可能的美國人。美國人並不仇富,他們在億萬富豪門前吶喊,是因為他們擔心社會上行通道被封堵,下行空間卻全面打開,他們害怕再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但草根的力量畢竟薄弱。「佔領華爾街」的人們渴望改變,然而與上世紀60年代馬丁·路德·金領導的大規模民權運動相比,今天的他們卻似乎對命運走向充滿未知與無力感,他們更多是宣洩失望和沮喪,所有的衝撞只因迷失,所有堅持只為放手一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