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關注基層治理信任困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0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11月2日報道,明天出版的《人民日報》觀點版將刊發「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築牢干群關係的「信任基石」》。全文如下:

 歷數近些年來各地發生的群體性事件,無論是幾年前的孟連事件、甕安事件,還是今年以來發生的增城事件、織裡事件,都有著類似特點:原本只涉及相關部門的單體事件,卻發展成當事人與非利益關係者共同參與的群體性對抗。其背後的誘因,往往是群眾對當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缺乏信任。

 這種高度相似的運行邏輯,警示我們必須關注基層干群關係中的「信任危機」。誠然,上有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幹部在社會治理中,承擔了巨大的責任和壓力,對基層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然而更應看到的是,基層幹部處於社會治理的最前沿,直接面對群眾,實質擔當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其能力和作風,都影響著當地群眾對執政黨的評價。基層干群之間的不信任,不僅會令干群關係趨於緊張,更可能促使部分群眾逐漸將對個別基層幹部的不滿,上升為對基層一級政權的不滿,導致基層治理陷入「信任困境」:無論基層幹部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都無法取得認可。

 事實證明,干群之間缺乏信任,會極大地削弱基層政權的權威性,不僅表現在應對群體性事件的乏力,更意味著社會控制能力和動員能力的下降,發展的政策措施得不到群眾認可,反倒被誤認為是個人謀利的瞎折騰,由此不信任進一步加深,這對基層社會的建設發展與和諧穩定,影響更為負面。

 從歷史層面看,密切聯繫群眾向來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當年,正是靠與群眾的魚水深情和血肉聯繫,我們黨才能在白色恐怖中喚起工農百萬,在極為殘酷的鬥爭中建立紅色政權。而今,部分地區干群間缺乏信任,其產生的負面效應不僅在於當地,更在消耗整個執政黨的執政資源。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這種消極影響會因各種傳播渠道突破一時一地,產生持久和放大的後果。作為人民選擇的執政黨,放大的「信任危機」會直接危及我們的執政根基。這正是胡錦濤總書記以峻切之言詞,一再強調「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的根本原因。

 築牢基層干群關係的「信任基石」,固然要靠在基層幹部中進行黨性教育,在思想作風上重提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路線,但更重要的是整肅吏治、協調利益。前者事關權力結構,後者事關利益分配。對於前者,雖然推進基層民主已為共識、村民自治亦實踐多年,但現實當中,基層幹部的權力運行機制仍然存有弊端。一些地方片面唯上,「上情壓倒民情」,導致群眾敬而遠之,信任難以建立;一些地方監督缺位,「獨斷代替協商」,造成群眾心生怨懟,矛盾由此催生。

 對於群眾來說,最直接的訴求往往在於利益。群眾的不滿,往往源於分配不公、利益受損,近年來的群體性事件,多肇始於此。這也說明對於基層幹部而言,只有處理好群眾利益問題,才能從根本上疏解矛盾衝突、保持基層穩定、維護社會和諧。否則,即便蓋起了高樓大廈、修好了通衢大道,發展的正面效用也會大打折扣。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一個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從根本上說都來自人民。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神經末梢,築牢干群關係的信任基石,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方能為人民謀取福祉、為政黨贏得民心,這是對基層政權最根本的考驗。

      責任編輯:新二
人民日報:確保文化改革方向正確      [2011-10-31]
人民日報析如何邁向文化強國      [2011-10-29]
人民日報:莫為娛樂遺忘道德      [2011-10-28]
人民日報:香港原創憑什麼打響?      [2011-10-26]
人民日報:西方媒體選擇性失明曝社會矛盾      [2011-10-24]
人民日報:野田外交往哪裡搖擺?      [2011-10-23]
人民日報調查:幹部考核看什麼      [2011-10-22]
人民日報:中國進入「全民焦慮」時期      [2011-10-21]
人民日報斥日:休要在「不透明性」怪圈中沉淪      [2011-10-19]
人民日報:美國最近怎麼了?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