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時至歲末,世界經濟又處於新一輪波動中,加之國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國際上一些唱空中國經濟的論調重起……重重雲霧之下,中國經濟又一次面臨複雜環境。
如何看待當前困難?宏觀政策何去何從?中國經濟前景究竟如何?新華社記者深入一線,到企業和車間觀察經濟大勢,並廣泛採訪專家,探尋複雜局面下中國經濟的信心。
風雨考驗:外憂內緊下中國企業普遍感到壓力
11月21日,週一上午,浙江寧波,服裝針織出口企業恆寧集團5000多平方米的印染車間一片寂靜,技術科、配色科和生產線空空蕩蕩。
「印染開工率只有60%。冬季本是行業旺季,旺季不旺,十多年未遇。」集團董事長鄭建范告訴記者,現在搞經營,感覺如同逆水行舟。
鄭建范的煩惱多多。今年以來,勞動力等綜合成本提高了兩成,成衣接單卻下降了三成,許多外商將訂單轉到了東南亞,加上此前企業技改帶來的高昂融資成本壓得他快喘不過氣來。
當前,宏觀經濟環境的確讓許多企業感到壓力。貨幣政策在實際執行中一度持續趨緊,全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從1月份17.2%,大幅回落到10月份12.9%。受內外疊加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從一季度9.7%回落到三季度9.1%。
「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還是主動調控的結果,增速屬於正常區間。出於穩物價考慮,前一階段貨幣政策持續大幅回收流動性,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凸顯。」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認為。
「問題背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深層次矛盾。加之此前房價長期大幅上漲,使得資金更多流向虛擬經濟,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提醒。
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開始顯現。浙江德清縣通凱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吳春感覺,上半年出口形勢還不錯,但到7月份有下降苗頭,而且越來越嚴峻。長期訂單很少,匯率不穩定,有時甚至不敢跟人談生意。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向深度蔓延,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進入二戰後經濟最困難的時期。美國經濟也面臨高失業、高負債的困擾,苦無良策。從9月份開始,中國出口已連續2個月負增長。
專家們普遍認為,這只是開始,未來外需形勢可能更加嚴峻。世界經濟將面臨長期、深刻的調整,外需下滑將會越來越明顯。
增強信心:政策微調發展潛力巨大
「困難好比颳風下雨,走在路上難免會遇到,早做準備自有應對辦法。」浙江翔神集團董事長夏志中這樣看待。
浙江今年遭遇「電荒」,這家精細化工企業分配到的用電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二,企業停產了產值最小、能耗最大的產品,推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的新產品,新的利潤增長點正在形成。
「此前的4萬億元刺激計劃,相當於人生病了要吃點補藥,但不能總吃。現在把補藥去掉,增速自然回落,日子會比以前難過。但這不是壞事,關鍵是要激發經濟內生動力。」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形象比喻道。
從經濟規律看,增長難免會有波折;從歷史經驗看,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經歷了四五年的困難。面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奢望很快就雲開霧散並不現實。
經歷風雨,信心更強。經歷了過去10年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積累了更豐厚的底子;經歷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猛烈衝擊,積累了更為豐富的調控經驗。現在,中國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已出現新變化,一系列預調微調已經展開。
國務院常務會議10月29日明確提出要對宏觀政策進行預調微調。當月全國新增人民幣貸款明顯反彈;發佈了支持小微企業更具體的差別化監管激 勵政策;調整了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和幅度,延長了小微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政策,開展深化增值稅改革試點,結構性減稅邁出重要一步。
「一定要把握中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徵。直到2020年,中國經濟仍然處於工業化不斷推進、城市化不斷擴張、市場化不斷完善、國際化不斷拓展的階段,這決定了中國經濟將大有作為,不會被眼前的困難難倒。」姚景源強調。
練好內功:加快結構調整化解深層次矛盾
在國內最大的電視生產企業之一TCL集團惠州生產基地產品展示廳內,從互聯網電視到3D電視,從透明電視到自然光電視,從液晶屏電視牆到「數字家庭」系統,令人眼花繚亂。這家靠做電話機起家的企業如今脫胎換骨,產品升級,產銷紅火。
「經濟往下走,但我們的銷售往上行,關鍵靠產品創新。」TCL多媒體全球製造中心財務總監宋宇告訴記者,家電行業競爭激烈,「打市場」的產品保本賣,企業利潤主要靠新品,關鍵在研發,TCL研發投入占銷售總額比重已達4%。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在困難中苦練內功。有的轉向加強國內市場營銷,有的向上下游延長產業鏈,有的抓緊開發新產品,有的改進內部管理。方法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不轉型升級就難有出路。
「一方面企業要認清結構轉型的信號變化,依靠創新消化成本、提高效益;另一方面,政府要著手解決稅負高、融資難、行業壟斷等問題。」張曉晶說。
中國經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十二五」的主線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十二五」開局之年,調結構轉方式已取得一定進展,內需、外需更加平衡。但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反映出產業結構調整有待深化;消費實際增速下滑,反映出制約消費的公共服務不足等體制性因素有待破除;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遇到困難,反映出當前金融體系的深層次矛盾需要化解,行業壟斷需要打破。
近來以結構調整為側重點的財政政策頻頻發力,釋放出政府力促結構調整的強烈信號。同時,房地產調控堅定不移,將引導資金回流實體經濟。
多數專家認為,按目前的態勢看,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有所回落,但仍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宏觀政策要在提高前瞻性、防止經濟下滑失速的前提下,以穩健為主,注重深化改革促進結構調整。
「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是個痛苦的過程,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平穩過渡。如果遇到痛苦就放棄結構調整和轉型努力,反而喪失良機,不利於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的話發人深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