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俄刊:哪些改革鑄中國經濟奇跡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11-1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新華國際刊載俄羅斯《論據與事實》週報11月9日一期文章,題:偉大的中國道路:哪些改革成就了中國的「經濟奇跡」?(作者雅科夫·圖多羅夫斯基)

引領中國從半封建國家快速向全球領袖地位邁進的獨特試驗已持續了30餘年。或許,該經驗值得我們國家借鑒?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四個現代化」方針,涵蓋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領域。當時,中國有80%的居民,其人均日支出尚不足1美元,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還是不諳讀寫的文盲。

之後,鄧小平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到20世紀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如今,當世界經濟都遭遇衰退時,中國卻以9%-10%的增長率睥睨全球。

發展規劃高瞻遠矚

鄧小平建議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即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上半葉,他為未來70年的發展描繪了詳細的藍圖。反觀俄羅斯,我們最高瞻遠矚的謀略也不過只到2020年,更何況中國人制訂的是計劃,我們只是所謂的戰略,而這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為實施現代化,中國仔細研究了經濟增長速度、資源保障、國有制及私營經濟、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問題。在經濟中需要計劃的領域,存在非常嚴格的價格規定,在其他地方,價格則相對自由。如今,中國的各類收費、日用品和生產資源價格,有90%是通過市場決定的。

改革從農村起步,到上世紀80年代末,沒有國家投入的農村養活了自己和城鎮,農村人開始消費工業產品,並也擁有了一定積蓄。「您吃了嗎?」這一最常用的見面寒暄語已成為歷史。

城市改革始於1984年,從餐館及服務業起步,因為無需大量資金投入,主要引進的是華僑資本。中國官員對來自外國人的建議非常謹慎,他們最初主要聽取的是旅居國外的知名華人的意見。高贏利的國企並未被私有化,但國家同時也支持私營經濟的發展。

逐步開放外資進入

直至1984年,中國才選定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對外開放,外資紛紛湧入。1978-2010年,中國共引進資金8530億美元,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德國和台灣。中國工業現代化依賴外來資金,但靠的主要還是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奮。

在中國的外匯管理條例中,曾經對資金流入中國不設限制並非常歡迎,而公民個人及法人若想將外幣匯出國外,則需要獲得層層許可、困難重重,並受到銀行及海關嚴格監控。中國公民有權從境外獲得美元並兌換成人民幣。但過去卻不能將人民幣換成美元,這也起到了防止通貨膨脹的作用,而已投資中國的資本也不能輕易撤出。但在俄羅斯,財政部每個月都相當「漠然」地宣佈又有多少億美元資金外流。

投資生產領域的外國投資人只能通過出售商品來收回投資、獲得利潤。外國公司必須向中方提供所製造產品及技術的相關資料。所有全球大公司在華都有生意,它們在這裡能夠忍受在其他國家所不能忍受的一切,巨額的利潤早已令它們將傲氣拋至九霄雲外。

牢牢掌握權力槓桿

中國的權力槓桿被中國共產黨「佈滿老繭」的大手牢牢掌握。在中國,官員受到尊重,為國效力,捍衛國家利益。他們的忠誠與優渥的待遇及嚴格的紀律不無關係。

在中國,公務員占總人口的比例僅相當於俄羅斯的四分之一,而且中國的行政機關還在繼續精簡中。《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是高懸在每位公務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些公務員每天的辦公時間可能高達12-16小時。

中國政府的某些機構設置對俄羅斯很有借鑒意義,如發改委、民族委員會、人口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預防腐敗局、國家信訪局等。

中國一貫認真研究並借鑒外國經驗,其中也包括蘇聯經驗。如今,輪到俄羅斯向中國取經了。

      責任編輯:春緋
外媒:中國經濟表現排名首超美      [2011-11-04]
外媒稱富豪移民熱或致中國經濟崩潰      [2011-11-02]
美媒:中國經濟硬著陸為最大威脅      [2011-11-02]
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經濟貢獻      [2011-10-30]
美憂中國經濟硬著陸或引爆戰爭      [2011-10-21]
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引猜測      [2011-10-19]
統計局:中國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非常小      [2011-10-18]
統計局官員: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2011-10-17]
外媒:盲目看空中國經濟成笑柄      [2011-10-13]
韓國退職金製度與中國經濟補償金製度比較      [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