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規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等權利運行三大體系。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11月29日報道,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對分離,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這是剛剛出台的《北京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主要內容。11月25日,北京召開全市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大會,計劃用5年時間(2012年至2017年),逐步建立規範權力運行的三大體系。
重新配置領導幹部權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表示,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是中紀委、監察部在總結北京市基層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煉昇華的規範權力運行的重要舉措。
此前,原崇文區曾試行廉政風險防範管理,即圍繞日常工作查找風險點,但尚未介入權力運行層面。劉淇表示,「這次我們要推進的是抓住規範權力運行這個關鍵」,重點抓好三件事情:權力結構配置、權力運行監督、信息化防控。這三項工作涉及權力資源的重新配置,關係到利益格局的調整。領導幹部的權力重新配置是一個重大利益調整,所以這是一項重大的改革舉措。
解讀
以科學配置權力為主線,實現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對分離,強化權力制約關係。
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三種權力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這是權力結構科學化配置的關鍵。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表示,實現三權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具體執行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徹底分權,政府層面分為決策局、執行局、監督局,彼此獨立,相互制衡;第二種是政府部門的內部分權,比如發改委,內部處室分為決策處、執行處、監督處,內部制衡。
「任何國家的政府行政職能,都涉及社會運行的方方面面。」王錫鋅說,三權相對分離的分權制衡思路,就是為避免政府行政職能過於廣泛,權力運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因少數人出問題,導致整個社會蒙受損失。「三權相對分離其實是一種技術手段,通過科學設計權力配置,達到減少腐敗發生幾率、提升權力運行效率的目的」。
建立權力運行監督體系
重新配置權力資源,關鍵環節是確權、分權,劉淇給出的路徑是:查找每個部門、單位、崗位的廉政風險點,並依據權力的重要性、權力行使的頻率、腐敗現象發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評定廉政風險點的等級。
而且,「要推進權力公開透明」,劉淇要求,領導班子、領導幹部主動向社會公開不涉及國家機密、商業機密、個人隱私以及不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職權目錄、權力運行流程圖和行政裁量權基準等,「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切實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解讀
作為廉政風險防控重點之一的監督機制,《意見》提出了權力運行規範化的監督體系,該體系涉及三個監督重點,包括內部監督、專項監督和外部的社會監督。
外部監督路線圖提出,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等途徑依法向社會公開職權目錄、權力運行流程圖和裁量權基準,建立監督平台,規範信息採集、分析評估、處置改進、意見反饋的工作流程。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表示,公開是對權力進行監督和權力制衡的前提,沒有公開就沒有制衡,民眾不知道內情,無法制衡。而當前出現的很多腐敗問題,就是因為權力太集中,沒有制衡。
對於公開職權目錄,李成言認為這是監督不可缺少的。要使社會對權力進行監督,就要讓大家知道都有哪些權力。過去有些權力我們是不知道的,大家不知道就很難監督。公佈後,不同的群體對不同的項目進行監督,就會對權力起到有效的制約。
至於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圖和裁量權基準,李成言坦言,我們要承認過去有些行政審批、行政處罰的流程中有些是不公開的,根據《意見》的要求,今後這些都要公開。把監督的要素、流程、結果都公佈了,才能使監督不成為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