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環球時報「2011-世界變局,中國戰略」年會於17日上午隆重開幕,來自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國內頂尖學者、專家齊聚一堂,為身處世界變局中的中國戰略走向獻計獻策。在第一個議題「國際格局2012:再思韜光養晦」,多名學者就「韜光養晦」的含義、中國要不要堅持韜光養晦等問題展開熱烈頭腦風暴。
「現實中國不要韜光養晦是不正確的」
擔任環節主持人的中央電視台英語國際主持人楊銳首先提出,當前,所有地區和全球重大問題解決都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中國人口規模、經濟、需求總量、建設的速度以及民主主義和全球意識的覺醒都說明,「韜光養晦」已經成為一個偽命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提出不同意見,認為「韜光養晦」不是一個偽命題。沈丁立也認為,現在不要韜光養晦,把它當做偽命題是不正確的,這是長時間的策略問題,在這段時間裡面仍然有指導意義。
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則提出,「韜光養晦」是一個策略,它必須和「有所作為」結合在一起,才能叫做戰略。比如我們軍事積極防禦戰略,不能把「積極」和「防禦」兩個字分開。而且,「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是為我們維護國家和核心戰略利益服務的,「韜光養晦」絕不等於我們要忘本。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則詳細分解了「韜光養晦」的含義。他說,韜光養晦、有所作為8個字,而8個字裡面有三個關健詞,一個是光,一個是晦,一個是為。
「光是意識形態之光,中國不要依據意識形態來決定自己的國際戰略和對外關係。不管別的國家怎麼變,中國應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該國民眾是否接受這些原則來決定外交政策,這叫做韜光。」曲星說,「晦則是經濟建設之晦。為是指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之為。從這三點來看,韜光養晦是什麼、我們要不要再堅持韜光養晦就都有了答案。我覺得,堅持韜意識形態之光是一個必然,經濟建設的晦也是應該養的,而為制度變化之為則有一點變化,不是建立,而是改善。」
中國「樹大招風」 單純忍讓不對抗已不夠用
其後,主持人楊銳向在座專家發問:美國和日本的崛起都不是以和平的方式而是通過戰爭達成的,韜光養晦是否能促成中國的和平崛起?
羅援少將認為,中國和平崛起是可能的。但是,和平崛起不能損害我們國家的核心利益。中國的和平崛起與西方國家提的掠奪崛起、戰爭崛起一個最大區別是,我們不去侵佔別的國家一寸土地,不去侵佔別的國家核心利益,但是要保護我們自己的核心利益。因此,羅援少將認為,進行正義、自律、自衛的戰爭,不會影響我們和平崛起,這是和平崛起的一個題內之意。
「我們一定要把我們擁有和平意願和我們敢於用非和平手段來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意志結合起來,這樣我們才能達到和平崛起。」羅援少將說。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崔立如也認為,中國已經完完全全處在一個樹大招風階段,國際問題研究的整個形勢很嚴峻。光是按照以往的方針,採取緩和、忍讓、不對抗的方式已經不夠了。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強權政府的狀態,怎麼把和平崛起的理念和強權政府的國際現實銜接起來,這是戰略所要涉及的東西。
曲星也提出,「韜光養晦」並不意味著我們在一些問題上不能闡述自己的主張,和平崛起也絕不意味著在受到侵略不反擊。如果誰要用對中國動武,中國可以自衛反擊,這也是聯合國賦予的權力。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和平崛起完全是有可能的,不排除用武力來反擊別人對我們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