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西方評華:和諧背景下的帝國主義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1-31]    我要評論

資料圖:中國水電集團在蘇丹承建的水電站

【文匯網訊】據1月31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中國駐蘇丹大使館30日證實,17名未被劫持的中國工人被安全轉移,對被劫持工人的營救仍在緊張進行中。綁架者蘇丹反政府武裝宣稱,他們絕不會反對中國和中國人。但努力在南北蘇丹利益爭端中「尋找平衡」的中國,這次顯然又成了受害者。

喀土穆當地時間30日12時,《環球時報》記者隨同中國駐蘇丹使館工作人員和中水電公司代表組成的4人工作組,飛赴劫持事件發生地,用包機將17名遇襲後逃散的中國員工接回喀土穆。另外,副營地拉希德的20名員工也由直升機分3批運抵北科爾多凡首府奧拜伊德。至此,還有29人在叛軍手上。中方正與蘇方一起全力營救。

「這是中國走出去的代價」,德國《奧格斯堡匯報》30日以此為題評論說,中國在非洲大量投資,也給自己帶來更多風險。美國《紐約時報》稱,這件事彰顯中國將越來越多工人派往世界上一些最動盪國家所蘊含的風險。在保護本國駐海外公民方面,中國網民經常覺得中國政府不如西方國家得力,他們卻很少意識到,中國目前居住和工作在局勢不穩國家的人數如此之多,使得保護所有這些人的安全成為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

西方酸溜溜看中國進非洲 稱西方公司遇「毀滅性競爭」

據1月31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在中國工人在蘇丹遭劫持消息傳出的同一天,中國援建的非洲聯盟會議中心落成。這令世界看待中國走進非洲的目光中多了幾分複雜。加拿大《環球郵報》29日文章說,卡扎菲生前,利比亞一直是非盟最大的資助者。隨著卡扎菲「非洲合眾國」設想的消亡,非洲轉向中國。經歷了政治動盪和外交失敗的2011年,來自中國的投資和資源對非盟來說愈發重要。

但西方看起這些合作來卻多了些酸意。日本電視台將其稱為中國對非洲的「蜜糖」攻勢,德國電視2台則說,這對西方公司來說是場毀滅性競爭。德國銳利左翼網30日評論稱,非洲是中國全球戰略的一點,這與北京在國際事務中的新角色相輔相成,這就是「和諧」背景下的帝國主義。

「歐亞評論」網站的文章則稱,很多關於中國在非活動的資料都宣稱,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非洲民意調查卻顯示,相對於「華盛頓共識」而言,非洲更看重中國以國家主導的發展模式。法國《非洲看板》評論說,正如南非總統祖馬所言,當大蕭條來臨時,年輕的非洲會更接近同樣年輕的「少年中國」,而非「老歐洲」,中國敏銳地感覺到非洲人的心態並積極回應。

      責任編輯:陳大雪
蘇丹叛軍稱視形勢釋放中國工人      [2012-01-31]
揭劫持中國工人的蘇丹叛軍歷史      [2012-01-31]
29中國工人蘇丹被劫持 政府軍安全轉移另17人      [2012-01-31]
在蘇丹遇襲中國工人 17人獲救29人仍遭劫持      [2012-01-31]
蘇丹官員否認部分被劫中國工人獲救      [2012-01-30]
中國駐蘇丹使館確認17名中國工人被安全轉移      [2012-01-30]
蘇丹軍方成功解救14名被劫持中國工人      [2012-01-30]
蘇丹軍方成功解救14名被劫持中國工人      [2012-01-30]
蘇丹反政府武裝稱絕不反華 並承諾釋放中國工人      [2012-01-30]
蘇丹反政府武裝稱暫時不能釋放中國工人      [201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