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位於京畿道安山半月工團的一家石油企業,上個月30名外籍勞工中有5名因為滯留到期離開了韓國。該企業為了找人不斷髮布招聘啟事,但只找到了2名,剩下3個崗位在未來2個月內將輪空。該公司社長說,「不管是誰,只要能來就好,但是沒有」,「本該5人做的事情由2個人來做,員工之間經常發生衝突,甚至使公司的氣氛也變得嚴峻起來」。
按規定,外國人在韓國最長能工作6年,這意味著今年將有6.7111萬名外國人勞動者將離開韓國。去年已經到期的則有3.3938萬名。這樣,從最初實行外國人勞動者雇傭許可制的2004~2006年來到韓國的「第一批外國人勞動者」數量超過10萬名,他們都已到期。
「10萬熟練工人」一次性離開,使得中小企業的生產基礎大為動搖。招人填補空位如天上摘星般困難。今年將有6.7111萬名的勞動者離開韓國,政府新分配的外國人勞動者為5.7萬名,即便這樣仍有1萬名的空缺。受此影響,預計申請外國人勞動者雇傭許可時,為了能多雇傭一個人,中小企業將在全國51個雇傭中心排長隊連夜等候。
本身一人難求就存在困難,加之每當外國人勞動者新上崗時都要對其進行教育和適應性培訓,這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在半月工團經營一家模型企業的社長說,「訓練新勞動者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還要擔心罰款,現在非法讓外國人勞動者滯留的企業正在逐漸增加」。
因為企業主不願意讓已經有熟練技術的勞動者離開,而勞動者也想繼續在韓國工作,所以韓國的外國人勞動者非法滯留比率竟達到了29%。政府若想成功實行雇傭許可制,就得強化監管。政府已經決定,將非法滯留比率降低到20%。
對此,中小企業對政府要求「延長外國人勞動者的滯留年限」,但是政府認為「外國人勞動者短期循環的雇傭許可制的大原則很難打破」。這是為了防止外國人勞動者佔據本國人的工作崗位而出台的安全政策。雇傭勞動部負責人表示:「再雇傭期限到期的外國人勞動者如果通過韓國語特別考試,在6個月後就可以再來韓國。我們現在正在實施著此類補充政策,但是想要廢除短期循環原則很困難。」
對於政府的這種方針,中小企業認為,這只會加重中小企業的人力難求問題,因為外國人勞動者的空白用本國人力來填補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小企業中央會外國人力組組長劉宰范(音)說:「鑄造、鍍金和印染等企業主要靠外國勞動者工作,即便有本國勞動者,也多為50歲的人,給他們傳授技術是不可能的。」
在半月工團運營印染企業的社長說:「大學畢業的兒子都沒有想接手我的工廠,又怎麼去雇傭國內的人力呢?國內的青年失業率再嚴重,中小企業雇不到人也還是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