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中國交通銀行首爾分行(以下簡稱首爾交行)自2005年8月成立以來,已經歷了7年的風風雨雨。從最初的「白手起家」到現在22億美元的總資產,首爾交行已摸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成功寶典」,在韓國創造了「值得信賴」的良好形象。日前,交通銀行首爾分行行長南光赫先生接受了本報的專訪。
不尋常的七年:從無到有 廣交朋友
「剛來韓國那會兒,我們連買瓶水都要猶豫半天。」談起交分行剛成立的時候, 南光赫行長至今還感慨不已。2005年,初來乍到的南光赫行長及其他六名外派幹部,對於韓國的物價甚至生活習慣等方方面面都感到茫然失措。但他們背負著總行殷切的希望,身懷「破釜沉舟」的壯志豪情,開始了艱難的創業路。
僅用了半年時間,交通銀行的首爾分行便誕生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了。外資紛紛「望風而逃」,幾乎同時撤走了所有資金。外資佔有率達到1/3的韓國,面對如此之大的資金缺口百般焦急時,首爾交行憑借果斷的決策力和市場分析力勇敢地站了出來。不僅盡量滿足韓國大企業的資金需求,更超額提供資金貸款,以緩解韓企的燃眉之急。本著「風險與機遇並存」的堅定信念,首爾交行不但沒有虧損,反而交到了一大批的大企業合作伙伴,並在同行業對手中創造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7年來首爾交行在韓國外資銀行同業中利潤、NPL、ROA、ROE、成本收入比等主要指標均名列前茅。2011年首爾交行稅前人均利潤134萬美元,創出韓國外資同業人均利潤中排名第二的好成績。授信客戶分部范圍廣,而且97%以上都是韓國的龍頭企業和銀行同業客戶。首爾交行本身也實現了7年「無案件,無差錯,無不良」的發展態勢。
成功的秘訣:入鄉隨俗 業務本土化
中國政府一直鼓勵企業們要敢於「走出去」,7年來,交通銀行首爾分行一直堅持「本土化」的發展戰略,本著和韓國企業積極合作的態度一路走來。
對於「本土化」戰略,南行長說,其一是因為在韓國的中資企業少之又少,要想有大的發展,必須向韓國本土企業靠攏。其二是因為韓國對於外資企業的監管環境相對於歐美國家來說比較寬松,能夠提供給企業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本土化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經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韓國企業對於歐美投資商的態度有所轉變,再加上現在歐洲的經濟蕭條和中國經濟的良好態勢,韓國企業的視線已逐漸轉向了中國的銀行。因而,又應對了上文所提到的那句話:「金融危機是風險也是機遇」。
目前,首爾交行和韓國企業的合作領域涉及資金、結算、貸款及最近熱門的「人民幣結算」業務等等。在發展方式上堅持以韓國大企業為主,做雙邊貸款;以內外聯動為輔,「做特色,做專業」。並且,在合作的過程中,注重「取長補短,互利雙贏」的合作目標,堅持穩定外匯資產,避免投機取巧的行為,尋求韓中企業的優勢互補與共同發展。
人民幣國際化:未來充滿機遇
當談到最近的熱點話題「人民幣國際化」的時候,南行長堅定地說,「無疑,這是海外中資企業的又一大機遇。」去年,中韓貿易量達到2500多億美元,但是人民幣結算件數卻是寥寥無幾。目前在韓國僅有8家銀行具備人民幣結算的能力。除了中國的五大銀行(央行,工行,建行,交行,農行)的首爾分行之外,還有友利、花旗和匯豐等三家當地銀行可以進行人民幣結算。但是目前這8大銀行的人民幣結算總值僅為30億美元,可以說人民幣結算的市場還沒有全面打開。
南行長分析說:「目前,大企業還都處於觀望狀態,一方面是人民幣匯率的風險問題,是升值還是貶值,對於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另一方面是中國自由市場的開放問題,目前中國市場還未全面打開,所以人民幣結算自然還不會成為主流。」
若想要人民幣國際化的局面能夠全部打開,那麼就需要韓中兩國政府政策方面的互動和積極支援,另外人民銀行(央行)的政策以及中韓FTA的順利實施,也將會使人民幣結算額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南行長這樣說。
在談到關於對未來的展望時,南行長說,2012年因為全球經濟不穩定,今年首爾交行的主要經營目標是以「穩健」為主,但不會放過任何可以發展的機遇。
南行長最後說:「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加強與韓國同行的合作,尋找利潤增長的新突破,力爭打造出交行的品牌特色產品。並且同時加強如私人客戶服務等中間業務的推廣力度,為中韓貿易的共同發展而不斷地作出更多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