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代表: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報真相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1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近年來,微博用戶數量呈爆炸式增長,讓每個人都擁有了「麥克風」。一條不過140字的消息,可以將各類信息瞬間傳遍大江南北。

代表們認為,微博時代,地方官員對待突發事件的唯一的辦法是:第一時間公佈真相,讓謠言止於真相,讓群眾掌握真理。

明智選擇:第一時間公佈真相

目前我國網民數量已突破5億,其中近半數網民在使用微博。去年以來,曲靖鉻渣污染事件等熱點事件信息在微博大量傳播,使微博成為許多公共事件的策源地和發酵池。

「在這樣的網絡環境背景下,第一時間公佈事件真相是最好的處置方式。」全國人大代表、台州醫院院長陳海嘯說,在台州溫嶺,因涉嫌受賄犯罪被刑拘的原市煙草局蔣某某在看守所洗澡時突然暈倒,後經搶救無效死亡。「當地在蔣某某死亡約3個小時,就向外界發佈了這一事件的真相,從而搶佔了輿論的先機。」

隨後,溫嶺市公安局主動向死者家屬和媒體提供了監控視頻,屍檢報告出來後,第一時間向公眾公佈。「主動滿足公眾知情權,就會避免可能發生的輿論事件。」陳海嘯說。

與此相反,「『捂蓋子』要付出大代價。」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嚴金海說,一次州境內某家煤炭企業發生安全事故,企業負責人瞞報,結果造成很大被動。

僥倖心理:家醜不外揚

既然「摀不住」,為什麼一些官員熱衷於此?「主要就是為了保政績、保烏紗。」全國人大代表、民盟青海省委專職副主委程蘇說。

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說,一些官員之所以在地方出事後習慣性地玩「躲貓貓」、「捂蓋子」,是出於對當地形象或自身利益的維護,首先想到的就是家醜不可外揚,習慣於用傳統封鎖手段應對,試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鍾昌明代表認為,這其實是一種「賭一把」的僥倖心態,事情最後實在鬧大了,瞞不住了,就怪自己運氣不好,「既把自己『捂進去』了,也對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極大傷害。」

總結教訓時,「有人說,原因在於一些地方和官員對微博時代處理公共突發性事件的敏感性不夠。我認為還有一種原因不容忽視,那就是責任心不夠」。陳海嘯代表說,很多事件發生了,微博上炒得沸沸揚揚了,地方政府卻毫無動靜。「政府比微博慢點是可以的,但有時候慢幾天,不值得質疑嗎?」

擊碎謠言:增強透明度

去年6月,網民爆出四川會理縣政府網新聞照片造假,3位視察工作的縣領導「懸浮」在公路上。會理縣政府迅速公開承認此事並道歉,同時官方微博上貼出2張現場原圖,並以坦誠態度歡迎網民批評指正。「川式幽默」及網絡調侃巧妙公開促進了事態轉變。

代表們指出,在第一時間發出權威準確信息,公開透明能最大限度地壓縮謠言傳播的空間,甚至能轉「危」為「機」。善用微博等網絡工具減少距離感,真相仍然可能跑過謠言,讓事態「小成本」化解。

謠言的出現,往往是因為正規渠道不暢通,導致「自己不說別人說,政府不說百姓說,媒體不說網民說」現象發生。趙林中代表說,建議把考核的「關口」前移,上一級組織要注重看基層「有沒有及時介入處置,有沒有第一時間發出政府的聲音」。

「誰先發聲,誰的觀點就更容易被公眾抓取,『首因效應』在突發事件傳播過程中尤為明顯。」嚴金海、程蘇等代表認為,突發事件和群體事件發生後,只要不涉及國家機密,地方政府就應該實事求是,及時告知公眾,正確引導輿論,防止謠言產生,為最終妥善處理事件贏得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責任編輯:葉蓁
李長春促公開透明應對突發事件      [2012-03-10]
羅援:2012年南海或爆突發事件      [2012-02-28]
王立軍被免去重慶副市長職務      [2012-03-15]
兩會汪洋談「變」春賢說「博」      [2012-03-15]
汪洋看望「兩會」報道人員      [2012-03-15]
媒體曝大同副市長被殺內幕      [2012-03-15]
分析稱薩科齊連任夢或徹底破滅      [2012-03-15]
薄熙來不再兼任重慶市委書記      [2012-03-15]
外媒熱議總理談政治改革 學者:改革不會拿西方地圖      [2012-03-15]
學者:刑訴法拘留不通知不過分      [201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