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亞洲經濟》報道,據韓聯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在青瓦台會見首爾核安全峰會東道主韓國總統李明博。在會談中,胡錦濤主席就朝鮮的「衛星」發射計劃表示憂慮,並表示,中方多次同朝鮮進行溝通,敦促其放棄「衛星」發射計劃,努力改善民生。
此間媒體注意到,胡錦濤主席「敦促朝鮮努力改善民生」的表述極具新意,透露出中國對北政策有可能進一步實用化。作為對朝鮮擁有首要影響力的國家,中國關於對北政策的措詞與表述,一向深受全球媒體的關注。為此,韓國媒體及網絡輿論均表示審慎樂觀,並認為,借此,脫北者困境也有望得到進一步破解。
朝鮮新任領導人金正恩上台後,其施政方向與理念基調一直無法為外界所知,因此,中國的相關表態,可以成為間接解讀朝鮮政策的風向標。中國最新一期出版的《南方週末》用頭版頭題報道了「金日成銅像下的自由市場」,明確指出:「隨著中北貿易額的提升和新興商人階層的壯大,朝鮮新一代領導人也在對這一階層做出新的微妙表態。2012年1月,金正恩講話時曾強調,對獲取外匯、運營工廠企業的優秀人物,不管是誰都要不分你我地吸收到隊伍中來。」
這多少意味著,只要商人可以以獲取外匯的形式向政府表示忠誠,他們偏向自由市場的經濟模式將可以得到繼續。而這正與胡錦濤主席「敦促努力改善民生」表述相吻合。
中國相關專家對此指出,只有朝鮮花大力氣改善民生,才會從根本上解決脫北者問題。中國一向不認同脫北者為政治難民,而是由於飢餓及困苦,促使一部分朝鮮人逃往中國。因此,改善民生,讓百姓有白米飯可吃,有肉湯可喝,才能從源頭上杜絕脫北者的出現。
延邊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金強一認為,敦促朝鮮改善民生更為重大的意義在於,隨之生產的新興階層,蘊藏著推動朝鮮經濟在計劃體制之外成長的力量。「朝鮮的市場經濟意識比中國改革初期要強,如果他們改革開放,將會比中國轉變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