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風窗》報道,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國拋出「買島論」之後,日本國內輿情激盪,中日關係則蒙上陰雲。釣魚島主權之爭,關涉中國海權走向。中國海軍通過釣魚島附近的宮古海峽前出太平洋,已成常態。而在被監視下穿行宮古海峽,則折射出中國海權「成長的煩惱」。
「買島論」玄機
4月16日,石原慎太郎在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講時,拋出了東京地方政府將從日本私人手上購買釣魚島4島的言論,達到了石原臨行前詭秘的「到那邊放幾顆炸彈」的目的。
石原慎太郎在日本政壇以出格言論著稱。201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70週年之際,石原痛批日本外交無能,甘做美國的小妾。時隔半年,石原卻跑到美國放炮。為了堵住美國人的嘴,他聲言,日本人守衛自己的國土,有什麼好非議的?演講後的記者會上,石原聲稱此舉是為了給日本政府施加壓力。果不其然,4月17日,官房長官籐村修稱:「如有必要,推進尖閣諸島(日本對我釣魚島的稱謂)國有化也有可能。」首相野田佳彥透露,國有化是可能的選項。
不少媒體批評石原慎太郎以「買島論」來炒作,為籌建新黨做準備;也有認為這只是個噱頭,東京都議會不會為購買釣魚島撥款。這些觀點都有道理,但是「買島論」背後的信息不能不引起中國方面的注意。
首先,日本媒體的言論在釣魚島主權歸屬上沒有分歧。石原的「買島論」一出,《產經新聞》便予以全面支持,希望以此為契機強化對話外交的危機意識;而《朝日新聞》批評石原的言論「不負責任」,原因是會破壞中日邦交40週年的氣氛,引起中國方面的反彈,甚至是軍備的加速擴張。日本主流媒體的分歧在於石原的行事方式,而不是釣魚島主權。
其次,石原將釣魚島主權之爭轉換為日本國內土地產權的轉移。這種移花接木的手法使得釣魚島的主權之爭似乎隱去了,在某種程度上,中國「被看客」了。日本國內爭論的內容集中於釣魚島值多少錢,東京都議會能掏錢嗎?畢竟買島所需款項數目不小,超過2億日元便需議會批准。石原慎太郎曾掏錢在釣魚島修建燈塔,在沖之鳥礁澆灌水泥擴建成島。鑒於石原的「前科」,「買島論」並不僅僅是炒作的噱頭,它已經引起了日本國內的「政治動員」。日本國民多數支持買島,而且有人願意捐款,在網絡上出現了「一人捐一萬」購買釣魚島的活動。東京都副知事豬瀨直樹聲稱,會考慮設立買島基金,接受國民捐款。
不僅如此,石原慎太郎還給日本朝野兩黨施加壓力。他先是約見野田佳彥,雖然他聲言會談中沒有提及「買島」一事,但是坊間猜測這是石原向首相施壓之舉或一出「雙簧戲」。之後,石原造訪在野的自民黨總部,向自己的兒子、自民黨幹事長石原伸晃求助,希望自民黨能夠幫助東京都買島。無論買島是否成行,石原都已達到目的:在日本政界扔下一個燙手山芋,引起輿情激盪,使國民聚焦於釣魚島問題。
最後,石原慎太郎試圖將釣魚島與美國進行綁定,這也迎合了美國回歸東亞的戰略方針。為什麼石原選擇在美國放炮呢?除了增加新聞爆炸性之外,還因為釣魚島問題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釣魚諸島歷來屬中國領土。二戰結束後,美國佔領沖繩,將之打造成軍事重地。1946年1月,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明確提出,「北緯31度以南、九州到台灣之間的所有島嶼,全部作為戰略區域實行托管統治」。1951年,在中國缺席的情況下,美國等國與日本媾和,簽訂了《舊金山對日和約》,將沖繩列島「托管」的地位確立下來。1953年,美軍「第27號令」又將釣魚島囊括在美軍行政權的範疇之中。美軍的佔領並未涉及主權問題,而只涉行政權。1972年,美軍向日本交還沖繩。在美軍移交行政權的過程中,釣魚島也被交給了日本。美國並且聲明,若有主權糾紛,由當事國解決。近年來,是否將釣魚島納入《日美安保條約》,讓美國頗感躊躇,直到2010年中日撞船之後,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在夏威夷與日本外相前原誠司會談時說:「我願明確重申,尖閣(即釣魚島)屬於安保條約第五條的範圍。我們重視保護日本國民的義務。」這句話不僅前原誠司聽到了,石原慎太郎更是記在心裡了。
意在宮古海峽?
2008年,美日兩國的民主黨雙雙上台執政,但是兩個民主黨似乎並不在一個軌道上。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希望美軍從普天間搬走,並且希望推進東亞共同體建設。這與奧巴馬想當「太平洋總統」的夢想背道而馳。與此同時,2009年3月開始,中國海軍艦隊先後8次穿越日本沖繩縣的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進行演練。日本媒體找到了炒作的由頭,中國艦隊每次經過這一國際水道,日本都要進行「全程拍攝」。
宮古海峽是國際水道,中國軍艦從此穿行並沒有違反國際法規定,但卻引起日本的高度緊張。2010年中國10多艘水面艦艇與潛艇編隊穿越宮古海峽,有日本退役軍官認為,中國雖然是通過國際水道,但沒有事先通知日本,可能會擦槍走火。而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認為,中國具備了穿過由沖繩列島連接的「第一島鏈」,向以關島為中心的「第二島鏈」投送兵力的能力。
顯然,日本並不想「適應」中國海軍的「例行」操練,2010年底其出版的防衛大綱將軍事部署的重心由北方轉向西南,也就是沖繩列島,主要防範中國。2011年的防衛大綱則將「東亞共同體」這樣的字眼也抹掉了,對華軍事戰略改為「牽制」。
如同日本不會主動放棄釣魚島,中國也不太可能放棄從東海經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的便捷航道。宮古水道既寬且深,無論航母還是核潛艇都可從此通行。日本無法圍堵,只能加強監控,而監控的落腳點,除了宮古海峽南北兩側的宮古島、沖繩島,還可以是海峽西南方向的釣魚島。《產經新聞》提出,「公有化(釣魚島)將使自衛隊常駐成為可能」。可以想見,在區區6.3平方公里的釣魚島,不可能派駐重兵,只能是作哨所之用。
從海權發展的角度,釣魚島不僅僅是幾座佈滿岩石的小島,也不僅僅是漁業與能源礦產資源的問題,而是中國能否擁有順暢進出大洋的關鍵水道的戰略性問題。如果釣魚島被日本軍事化,不僅中國海軍的縱深會被壓縮,而且艦隊進出大洋也容易遭到南北夾擊。
中國海權何處去?
艦隊穿行宮古海峽並常態化,中國可謂棋高一著,但是石原「買島」也算得上反戈一擊。人們不得不思考:未來中國海權發展的方向在哪裡?太平洋還是印度洋,這是個問題。
中國是太平洋國家,海軍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似乎是一個不變的定式。但有日本學者曾說,世界上只有日本和美國能夠玩轉航母,世界歷史上的航母大戰也是在美日之間展開。中國海權發展剛剛起步,處於襁褓之中的中國航母艦隊能夠直面美國海軍嗎?
察往知來,美國海權崛起於一場「光榮的小戰爭」—美西戰爭中。美國海軍一戰成名,不僅控制了加勒比海,還在西太平洋取得了菲律賓這一立足點。1903年美國獲得巴拿馬運河開鑿權之後,不僅溝通了東西海岸,還經過夏威夷群島、關島、菲律賓三級跳,抵達亞洲大陸。美國的成功在於,避開強國林立的大西洋,而在太平洋發展勢力;控制加勒比海及巴拿馬關鍵水道;拿一個衰朽的帝國主義國家祭旗;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當時的世界海上霸主正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布爾戰爭之中,美國則對英國表示支持與理解。
對中國而言,南海不僅在地緣上類似於加勒比海(均在大國下腹部;圍繞著眾小國),其溝通印度洋的功能也與加勒比海溝通太平洋類似。對於中國未來海權發展而言,南海就是踏板,也是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最大希望。自2008年以來,海南島成為中國的重要基地,海權發展似乎已從「東向」轉向「南向」。中國艦隊出宮古海峽,進入南海,似乎說明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是迂迴之舉,主要目標還是在南海。(作者為日本亞太政經調研中心海外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