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援引《日本時報》6月7日文章,原題:能源需求驅動中國外交政策。美中是世界頭號能源消耗大國,目前卻在往相反的方向發展。這種趨勢將給亞太地區帶來重大地緣戰略影響。
美國今後的石油和天然氣大多產自國內。加上因為需求減少和能源節省而消耗更少的液態燃料,它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度將下降。與此同時,中國愈加依賴經由船運或管道輸入國內的油氣。這些能源主要來自遙遠的供應地,包括中東、非洲和中亞,這些地區往往政治動盪。因此,北京對未來能源供應的不安全感與日俱增。
北京進行軍隊現代化不僅僅是為了必要時武力收復台灣,還希望保護其海上貿易航線並利用近海能源、礦產和漁業資源。中國還想增強自身安全,辦法是確立近海勢力範圍,讓自己而非美國及其地區盟友來主導。
隨著美國實現能源安全,在爭奪愈演愈烈的地區,如中國近海、波斯灣及中東和非洲,繼續為海上供應線提供昂貴的軍事保護這方面,美國的動力將會減少。這將促使中國向印度洋擴大軍事存在,因為其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大量經過印度洋。這會加劇其與印度的緊張。哈佛大學研究國際事務的斯蒂芬·沃爾特如此預測美中經濟、軍事和能源趨勢的結果,「隨著國力增長,中國對『關鍵利益』的定義將擴大,會利用日益增長的實力保護不斷擴大的勢力範圍。」
中國依賴原材料進口,增長靠出口驅動。北京把對海外能源的依賴稱為「馬六甲困境」。審慎的中國領導人想確保無人能阻止他們獲得資源和市場,因為那關係到國家繁榮和政治穩定。這種情況將刺激北京挑戰當前美國在亞洲的角色。假以時日,北京會試圖遊說亞洲其他國家放棄與美國的關係,華盛頓幾乎肯定會加以抵制。一場激烈的安全競爭將隨之而來。
這種地區主導權之爭的最新跡象出現在南海。中國與美國盟友菲律賓為了島嶼歸屬問題已僵持近兩月。此類爭端可以得到控制。要麼中國戰勝國力更弱、不太堅決的對手,要麼導致武裝衝突。若美國或日本介入,可能引發一場範圍更大的戰爭,擾動整個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