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11日文章,原題:解釋中國的腐敗悖論 安德魯·韋德曼的《雙重悖論》試圖解釋掠奪式腐敗下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如何成為可能的秘密。他提出一個複雜解釋,但最終並無說服力。
首先,他認為中國幸虧在腐敗猖獗前啟動市場改革。韋德曼說上世紀80年代中國只是輕度腐敗,最初問題不嚴重,所以其經濟……有機會在腐敗達到顯著水平前進入強勁增長。
其次,韋德曼引述涉及大筆資金的腐敗案數據,再次確認不少學者的一種觀點,即現在腐敗比上世紀90年代初嚴重,主要原因在於土地使用權出售和國企或資產私有化及過程不透明帶來的收入導致腐敗上升,這與壓搾企業的腐敗不同。前者類似於價值流動增加帶來的意外之財,其所產生的總價值遠大於貪官的非法收入,因而並不損害經濟增長。相比之下,掠奪企業會消耗現有資本,阻礙增長。可惜,韋德曼未能拿出數據或例證支持這種觀點。此外,他應考慮到,若是私營企業家(而非官員)收穫外快,中國增長率會更高。
韋德曼認為當今中國腐敗嚴重,但並未失控。但他忽視了腐敗對增長質量的毒害作用。首先,腐敗可以在不拉低名義增長率的同時降低增長質量。就中國而言,腐敗造成食品不安全、加大收入差距、加劇環境惡化、削弱社會服務,導致個人權益遭到侵犯。若我們將中國人生活質量低下的因素考慮進去,那腐敗的有害影響就變得明顯了。
其次,中國的增長模式屬於國家主導、投資驅動。該模式下,腐敗可促成增長率長期虛高。因為官方分配數萬億的固定投資,可從中撈取回扣並創造增長,而實際代價是由國有銀行體系承擔的。韋德曼還忽略了出口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所起的作用。腐敗並未阻礙中國增長,部分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很大一部分是官員的掠奪之手夠不到的。中國出口企業大多是外資公司,與世界市場聯繫緊密,相對不太容易受到貪官掠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