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人民日報:經濟「危急」說無據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7-0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歐債危機愁雲未解,西方機構又將悲觀的目光投向中國。花旗銀行(中國)研究與投資分析主管日前稱,今年下半年最大的變數已不是歐債,而是中國經濟,並稱中國經濟已走到近30年最危急時刻。果真如此嗎?記者為此採訪了有關專家,他們指出,中國經濟「危急」說於實無據,要警惕一些機構唱空中國牟利。

不會出現「斷崖式」下滑

「海外一些銀行機構和個人的言論往往誇大其辭,聳人聽聞,故作高深,誤導輿論」,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事實,但不會硬著陸。中國會長期維持中速增長即8%左右或以上。

專家們認為,要辯證地看待有些機構唱空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對本報記者說,最近國際上確實有一種「看空」中國的力量,但我們應一分為二地看。

張茉楠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略顯疲態,不過,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並不大。從時間窗口上看,中國經濟增長確實面臨著從高速到中速和常態回歸的「拐點」。過去30年高速增長是靠壓低要素、土地價格等換來的,這種增長難以持續。金融危機後,處於需求端的發達國家發生了變化,改變了全球的需求結構。尤其是歐債危機後,疲弱的消費需求嚴重制約了發達國家的復甦進度,使中國的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外需萎縮,產能過剩以及成本壓力,是中國目前面臨的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的問題和前景並非像花旗預言得那麼悲觀」,張茉楠認為,首先,中國政府宏觀調控能力較強,最近央行兩次降息以及國家發改委推出一系列放寬投資准入門檻的政策等,都已經顯示政府對經濟下滑做出及時的反應。穩經濟、穩政策、穩大局,國家政策的加碼會在下半年開始顯效,經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滑。

「中國製造」有潛力可挖

花旗分析師認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菲律賓、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接棒廉價勞動力優勢,「中國製造」成本上升已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中國製造競爭力的問題,向松祚認為,中國製造業由於勞動力成本和其他要素價格上升,確實面臨著巨大調整壓力,但競爭力仍具優勢。

張茉楠分析說,近十年來,中國日益成為全球生產製造基地和各類製成品出口基地,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持續上升,但總體而言,中國製造整體處於世界的低端。不過,近年,中國的製造企業也在不斷向產業鏈中端走,一些資本密集型產業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比如大型設備製造、資本密集型重型機械製造。而金融危機以來,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的促動下,中國的新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也佔據了全球一定的市場份額。

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崔歷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目前仍沒有中國落敗的跡象。她認為,以往的經驗表明,中國可通過資本投資和產品升級來應對單位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這預示著未來中國還會繼續做出很好的調整。

警惕落入「速度」陷阱

花旗分析師還預計,最快到2016年,中國人口紅利將消耗殆盡,中國優化產業結構勢在必行。出口、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的三大馬車全面緩行,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近30年最危急的時刻。

「中國經濟目前處於關鍵轉折期,卻不能說處於所謂最危急時刻。」向松祚指出,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政策操作空間很大,餘地很充分,而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政策操作空間已經極小。

專家提醒,要看清唱空中國言論背後的利益企圖,不要落入陷阱。張茉楠認為,現在不是中國經濟30年最危急時刻,而是十字路口,是拐點。花旗這麼說是針對中國經濟增速一直以來的兩位數而言,他們「看空」中國的落腳點還是速度,他們很可能是希望中國為提速而出台更多刺激政策,從而使投機資本獲利,因為任何資本都看重短期回報。我們對此要客觀地看待。

專家指出,與其關注增速,不如利用增速回落形成的倒逼機制,抓緊解決中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張茉楠說,對中國經濟而言,增速放緩並不可怕,速度並不是問題,結構才是問題。一味地追求速度會影響長期的結構調整,結構調整有可能帶來短期經濟下滑,但從長遠看,不調整會被「低質量增長」長期鎖定,這樣風險更大。重建中國競爭優勢,推動經濟大轉型才是中國當前最重要的戰略任務。

      責任編輯:葉蓁
人民日報:民眾是亂局最大犧牲品      [2012-07-05]
人民日報:樓市回暖 調控成果或毀      [2012-07-04]
人民日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比「個人總統制」民主      [2012-07-03]
人民日報:祖國是香港堅強後盾      [2012-06-30]
人民日報:22國軍演 美安什麼心      [2012-06-30]
人民日報:中國人可更自信一些      [2012-06-29]
人民日報:踐行民主從身邊做起      [2012-06-27]
人民日報刊文:謹防換屆後「變臉症」      [2012-06-27]
人民日報:愛國主義自豪感也是深沉的思考      [2012-06-26]
人民日報:中國對IMF貢獻大份額少      [201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