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廣州日報報道,「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則公益廣告正在廣泛流傳。廣告中,姚明推開擺在他面前的一碗魚翅,拒吃。
然而,吃魚翅,還是不吃魚翅,卻在業界和環保組織之間引發了很大的爭論。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個「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上,「拒食魚翅是一種資源的極大浪費」的觀點,讓人為之一驚。
有關方面將為此專門出台《中國鯊魚產業白皮書》,力圖反駁「拒食魚翅」的立論。兩種觀點,兩股力量,圍繞著這個話題展開了一場交鋒。
欲推出白皮書闡觀點
7月20日,「鯊魚可持續利用會議」在北京舉行,主辦方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行業代表、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出席了這次會議。
會議的目的是什麼?會議上透露的消息顯示,主辦方認為中國傳統的魚翅消費文化受到了國際社會不公正的評價,給廣大消費者造成了誤解,使中國漁業的國際形象受到了損害。
一些與會專家和業界代表表示,目前中國沿海的鯊魚捕撈都是兼捕所得,不存在專門把鯊魚作為主捕魚的捕撈作業,鯊魚作為兼捕魚類,基本保持了種群數量的平衡。從美食文化的角度看,魚翅消費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非但不是對瀕危物種的消費,反而是對廢棄資源的有效利用,是中國節儉美德的體現。
會議還明確決定,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相關專家撰寫《中國鯊魚產業白皮書》,「正確應對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不公平指責,提出科學的、公正的、符合客觀實際的鯊魚產業利用現狀及可持續利用建議」。
「鯊魚由漁民意外捕獲」
崔和是會議主辦方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在採訪中,他對「吃魚翅導致鯊魚面臨生存危機」的說法進行了反駁。
崔和稱,全世界範圍內捕撈鯊魚的國家不少,中國並不是捕撈鯊魚的主要國家,有些國家的捕撈量要大於中國。中國每年的捕撈量大約在1萬多噸,而有些國家達到了四五萬噸之多,一些國家捕撈之後,將鯊魚製成了食品或者保健品。相對而言,其他國家消費鯊魚製品的行為沒有受到指責,只有中國人消費魚翅的行為引發了爭議。
「魚翅消費導致鯊魚瀕臨滅絕」,這是中國的主流聲音。崔和反駁說:「這是不公平的。」他解釋說,目前中國的捕撈業沒有專門以鯊魚為捕撈對象,但由於鯊魚和其他魚類混在一起,從業者在捕撈其他經濟魚類的過程中意外捕獲鯊魚。
「只要是有經濟魚類的捕撈,就必然會有鯊魚的捕撈,這是不可避免的。」崔和說。他還指出,被撈獲的鯊魚基本上無法再存活,不利用它反而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對於一些活殺鯊魚取鰭的紀錄片,崔和認為「都是騙人的,割鰭棄肉的行為根本就不存在」。業界認為鯊魚產業遭到了非議,所以想發佈白皮書,闡述行業的真實情況,並表達這樣一種立場:「不吃是不對的」。
林丁貴是香港海產品進出口貿易商會生態保護委員會的負責人,而香港一直在魚翅貿易行業中佔據重要地位。從今年5月開始,林丁貴開設微博,表達自己對當下「拒食魚翅」運動的反感。他認為,拒吃魚翅無法實現保護鯊魚的目的,因為歐美擁有龐大的魚肉市場,他們依舊會捕捉鯊魚,拒吃魚翅只會造成魚鰭的浪費,捕捉量卻不會因此而減少。
「鯊魚肉在歐美國家非常受歡迎,鯊魚製品也只是普通的食物。以鯊魚瀕危為由,一群吃鯊魚肉的人帶頭譴責一群吃鯊魚鰭的人。為什麼一些非政府組織只呼籲『拒吃魚翅』,卻從不提『拒吃魚肉』?——他們背後另有目的。」林丁貴這樣認為。
他還認為,一些所謂「割鰭棄肉」的影像畫面是數碼合成的。「從經濟上看,漁民賣一套魚翅收益極為有限,魚翅源頭價很低,他們沒有動力去捕鯊割翅。捕鯊是合法漁業,在約440種鯊魚中,《華盛頓公約》收錄保護其中的4種,其餘絕大多數並未瀕危。」
「95%的鯊魚軀體都被浪費」
野生救援協會自2006年以來一直推動「拒食魚翅」,該協會提供的報告稱,消費者對魚翅的需求把鯊魚捕撈推向空前嚴重的程度,有些鯊魚種群的減幅高達99%,有些種群甚至已經完全消失。
這份報告還稱,每年因魚翅交易而捕獲的鯊魚約有2600萬~7300萬條,如今魚翅的價格高至700美元/公斤,消費者對魚翅羹的旺盛需求成為鯊魚捕撈業的強勁動力,目前參與鯊魚製品交易的國家已超過125個。
協會首席代表子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鯊魚重量大,對出遠洋捕撈的漁民來說,帶幾條鯊魚回去不現實。鯊魚肉需要快速冷凍處理,才能防止其中的尿素轉化為使肉產生臭味甚至毒性的氨。除魚翅外,沒有其他價值可以帶回來,所以漁民大多在海上切鰭,把其他部分丟掉,95%的鯊魚軀體都被浪費。」
專家:鯊魚肉很難吃
王亞民,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海洋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鯊魚保護的研究,是多個環保組織的顧問。
「從國家利益的層面,我反對吃魚翅,但是不反對鯊魚製品交易。」接受採訪時,他給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魚翅本身只是一種軟骨組織,根本就沒有任何營養價值,每年花費巨資進口魚翅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王亞民分析說,吃魚翅跟鯊魚資源量的消耗肯定是有關係的:導致鯊魚捕撈量增大,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同時,鯊魚作為一種魚類資源,是可以食用的,只要處於合理開發狀態下,鯊魚資源是可以利用的。
王亞民認為「割鰭棄肉」的情況的確存在,且並不少見。「很多國家的漁民都會將鯊魚扔掉,只剩下魚翅,然後出口到中國。」他說,鯊魚肉很難吃、硬且粗糙,還有強烈的尿素味道,加工起來很麻煩,價值不高。
對於環保組織提供的「每年捕撈鯊魚數千萬條」的數據,王亞民則表示,環保組織提供的數據需謹慎使用,因為他們有傾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