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大公網報道,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紐約時報發表署名為錢鋼的報道《10個關鍵詞語裡的十八大》之引言一文,通過十八大關鍵詞分析中國走向。文章全文如下:
十八大將要召開。中國將走向何方?
中國境外的媒體,披露種種消息,做出種種猜測。許多人的目光集中在人事變動,我們對撲朔迷離的政壇內幕亦感興趣。
但從傳媒研究的專業出發,我們更有條件憑借公開資料,判斷格局和趨勢。聽懂中共說的話——他在說什麼?說的是什麼意思?是研究中國政治的入門功課。
中共是一個列寧主義政黨,重視宣傳,迷戀口號,習慣動員。重要的政治表述,他們稱之為「提法」。「提法」很敏感,有規律,常常是政治信號。
中共的提法,集中在黨代大會政治報告。政治報告是中共「總詞庫」。某句話,這樣說而不是那樣說;某個詞,上屆和這屆的出現次數不一樣;一個提法,誕生或是消亡;這一切都是政治力量博弈的結果。提法微妙變化的背後,有時是政治的變局。
中共歷次黨代會召開年份和間隔頻率如圖一:
中共建黨後最初八年,召開了六次黨代會。1928年中共六大規定,黨代會每年召開一次,但直到17年後的1945年,中共才召開七大。七大黨章規定,黨代會每三年召開一次,到1956年八大,過去了11年。八大黨章規定,黨代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八大到九大,歷經大躍進大饑荒和文革,歷時13年。因毛澤東接班人林彪「爆炸」,十大提前在1973年召開。又因「四人幫」垮台、文革結束,十一大提前於1977年召開。八大、九大、十大政治報告字數差異很大,八大近4.5萬字,九大2萬餘字,十大因報告者周恩來病重,僅1萬字,如圖二:
文革結束後,自十一大開始,黨代大會五年一次,政治報告的字數都在3萬字左右。這八次大會處於同一歷史單元(後毛時代),各種提法的出現頻率可比性高。詞頻比較可勾畫歷史脈絡。
一些紅極一時的政治口號正在告別歷史舞台。這是一個衰亡中的詞語:「革命」。如圖三:
有的詞語,近30多年來起起伏伏,時涼時熱,比如政治報告中的「毛澤東」。如圖四:
還有的詞語,傳播頻率多年來變化極小,如「民主」,予人政治飾品的印象,如圖五:
中共高層的提法演變,在官方媒體,如《人民日報》,留下了清晰印記。電腦和互聯網提供了檢索的便利。筆者曾觀察「黨內民主」這個提法自1949年以來在《人民日報》歷年詞頻(使用篇數)的變化,如圖六:
這張圖上的幾處高峰,「1956高峰」與蘇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中共八大提出擴大民主有關;「1979高峰」與文革後鄧小平、胡耀邦發動思想解放運動有關;「1987高峰」與中共十三大和政治體制改革有關。胡錦濤執政時期,這個提法升溫。「黨內民主」是否是胡的政改試探,可以分析。
如今,你可以檢索60年以來的一份報紙,也可以同樣快速地檢索一天或是一個時段的數百份報紙。有一個詞,在胡錦濤上任兩年後曾風靡一時:「執政能力」,後來疲弱。其傳播曲線,如同這個提法自身語義給人的印象。如圖七:
網絡檢索也很有價值。下圖是2007年到2012年人民網上「中國模式」一詞的變動軌跡。它的兩個高峰,透露了中國政治兩次「向左轉」的訊息,如圖八:
面對中共眼花繚亂的「提法」,且慢望而生厭扭頭就走。不要想當然以為中國政治話語只是一堆沒有研究價值的假話、大話、空話,陳詞濫調裡其實隱藏著「達芬奇密碼」。中共創造了諸多紅色口號並用它們駕馭民眾,但中共自己也被紅詞騎劫。
今天中國傳媒上的政治話語,可以用一個簡明的色譜來示意,如圖九:
圖中有四色:深紅,淺紅,淺藍,深藍。深紅色詞語,包括「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毛澤東思想」等,是極權時代的口號,但今天並未完全消失;淺紅詞語,如「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是今天的官方提法,握有話語霸權,充斥官媒;淺藍詞語,如「憲政」、「公民社會」,在媒體上允許使用,但官方——主要是政治局常委,極少或者從不使用;在淺藍和深藍間有一條禁區線,深藍色詞語如「多黨制」、「軍隊國家化」等,在正面意義上是禁止使用的。
觀察十八大, 筆者特別注意下列10個關鍵詞語:
1,「四項基本原則」(含毛澤東思想)
2, 「維穩」;
3, 「政治體制改革」
4, 「文革」
5, 「權為民所賦」
6, 「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
7, 「黨內民主」
8, 「社會建設」
9, 「科學發展觀」
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臨近十八大,黨媒體正高調宣傳「輝煌10年」,我們的評論也可稱作「口號10年」。10個關鍵詞語,是分析中國政治的10個重要變量,是解讀十八大政治報告的10把鑰匙。筆者將分篇論述,敬請關注。
作者錢鋼是中國大陸傳媒人,《唐山大地震》一書作者,曾任《解放軍報》記者、《南方周末》常務副主編,現為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CMP)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