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日本新華僑報網22日發表文章稱,「他們有熱情,但卻很無知」。這是日本一位傳統的右翼「本家」對新興「網絡右翼」族群的權威評價。這些人在現實中幾乎從沒接觸過在日韓國人、中國人。與其說他們是對在日外國人不滿,不如說他們是在對日本社會不滿,對他們自己不滿。
文章摘編如下:
「他們有熱情,但卻很無知」。這是日本一位傳統的右翼「本家」對新興「網絡右翼」族群的權威評價。顧名思義,「網絡右翼」份子是一群平時寄生於網絡,時而跑到大街上放放厥詞的「宅男奼女」。他們的外表十分普通,普通得讓人絕沒興趣看第二眼;他們的思想又十分火爆,火爆得也讓人沒興趣看第二眼。
2008年,大阪大學曾對1000名網民進行了「網絡右翼」傾向調查,結果發現日本網民中3.1%的人都有極端的右翼思想。而調查的依據主要有三:第一,對中國、韓國完全沒有好感;第二,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支持日本擁有軍隊;第三,每天游弋於「2CH」等右翼網絡論壇並經常發表「反動言論」。
可以說,全體網民中3.1%都是「網絡右翼」,這個數字並不小。根據日本2010年版的《信息通信白書》,截至到2010年末,日本共有網民9462萬人,人口普及率達到78.2%。這麼一算的話,日本的「網絡右翼」就有300萬人。這個群體的力量和影響都在不斷增加。
這300萬「網絡右翼」中,84%都是男性,女性只佔16%。他們的年齡分佈非常平均,20歲到40歲人是這個族群的主力。他們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認為傳統媒體說的一切都是錯的。從他們到目前為止的行為來看,他們發表的言論多與傳統媒體背道而馳。
說起「網絡右翼」的起源,要先從日本的網絡社會開始。二戰之後,日本依然控制社會輿論,不允許民眾自由發言。1995年之後,網絡在日本迅速普及,各種不滿的言論像長江大浪般衝擊著傳統媒體脆弱的堤防。進入21世紀,各種「網絡社會服務」將志氣相投的網民們成功聚攏成為群體,加強了他們的力量。「網絡右翼」也在這時應運而生。
大阪大學的這份報告中稱,日本「網絡右翼」的收入均處於中下層。他們中年收入在400萬(約合30萬人民幣)以下的人占32%,400-800萬之間的占35%,收入達到800萬以上的僅為29%,比這個數字高的寥寥無幾。但是,他們雖然無法大富大貴,但大多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可以養活自己,支持他們的「右翼活動」。
目前,日本最大的「網絡右翼」團體是「反對在日(外國人)擁有特權會」,簡稱「在特會」。「在特會」擁有會員1.1萬人以上,他們每天盤踞於網絡論壇。他們尤曾發起過「不買韓國貨」的運動,就連跟韓國有業務往來的日本公司也成了他們抵制的對象。
有一次在居酒屋喝酒時,旁邊坐著2個20多歲的小伙子。兩人身穿印有日本國旗的襯衫,在喝酒的過程中一直情緒亢奮,不斷地說著韓國人的壞話。時間長了才聽出,兩人原來就是「在特會」的成員,他們剛從反對韓國總統李明博登陸獨島(日本稱竹島)的集會回來。
有意思的是,這些人在現實中幾乎從沒接觸過在日韓國人、中國人。他們每天忙於工作,僅有的個人時間則忙於在網上宣洩不滿,週末就大家出來集會。這樣的生活已經成為他們的定式,而這種定式也注定讓他們只能依賴網絡才能「存在」。與其說他們是對在日外國人不滿,不如說他們是在對日本社會不滿,對他們自己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