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0月10日文章,原題:對於中國來說,要麼贏得全世界,要麼一無所有。1982年,英國為了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與阿根廷爆發戰爭。30年後的今天,平心而論,英國當年那麼做值得嗎?戰後,英國以為勝利有助於跟北京談判香港續租。但中國卻不這麼想。現在看來,似乎倫敦若不提出歸還香港的問題,那片領土說不定今天仍在英國手裡。當年的倫敦沒有看到大局。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今天輪到一些中國人可能在島嶼爭端問題上錯失大局。中國與周邊國家均存在爭議邊界和潛在爆發點,一旦與某國發生摩擦,就會引起別國的恐懼。在這種形勢下,美國可以灑水防止地區關係烤焦。但美國覺得自己做得夠多了,幫中國維持其經濟增長所需的地區和平與穩定,而中國甚至沒有注意到或表示感謝。
中國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各方不再從各自固有的角度看中國。中國有必要請求美國介入。但不要錯誤地以為,美國一出手就能修補巨大損害。因此,為了恢復在周邊至關重要的呼吸空間,中國需加強與美國的政治合作。另外,中國還必須採取全新的方式與鄰國打交道,將它們聚在一起,再拉上美國。
從這些前提可得出兩個結論。其一是次要結論,即中國若要生存,就要考慮美國和亞洲的觀點和利益。然後是主要結論,即中國若接受美國和亞洲,這個代表全世界大部分人口和GDP的集團將掌控整個世界。甚至這種可能性會引起歐洲、非洲和拉美的害怕和疑慮。為避免這種情況,中國還必須考慮它們的利益。
這意味著,中國單純為了自己的生存,就必須接受整個世界,否則連那些荒島也得不到。這是一種「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遊戲。「全有」不等於中國主宰世界,而是恰恰相反,意味著中國完全順應世界規則。從某種意義上講,北京已看到這一點,中國學者提出建立中國與世界的利益共同體。不過,這個目標似乎不可企及。
但過去30年裡中國所發生的一切均突破常理。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經濟學家預見到中國的飛速崛起,少數堅信中國崛起的人不但未獲諾獎,而且反遭嘲笑。雖然這還不足以成為相信中國能克服當前問題的理由,但至少留下了中國不會失敗的可能空間。(作者郗士,汪析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