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工人日報報道,儘管遭遇一些現實障礙,但財產申報公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未來法制化趨勢不可逆轉。
官員財產公開制度一直是輿論關注焦點。日前,陝西「表哥」楊達才的「手錶門」事件和廣州「房叔」蔡彬的「21套房」事件再次引發公眾和輿論熱議,對於建立官員財產收入公開制度的呼聲再次高漲。
從新疆阿勒泰的「吃螃蟹之舉」,到湖南瀏陽的「最徹底公開模式」,再到浙江慈溪、寧夏銀川的探索,儘管這些試點地區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度並沒獲得持續效果,但財產申報公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未來法制化趨勢已不可逆轉。現實障礙是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如何真正破冰,從頂層設計的創新到立法循序推進,從政策環境改善到強力問責落實,這一系列問題都亟待解決。
最近,陝西「表哥」楊達才的「手錶門」事件和廣州「房叔」蔡彬的「21套房」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公眾要求建立官員財產收入公開制度的強烈呼聲。記者調查發現,儘管遭遇一些現實障礙,財產申報公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未來制度化趨勢不可逆轉。
從申報到公開的距離
早在1988年,全國人大就曾提出官員財產公示立法動議,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將《財產收入申報法》正式列入5年立法規劃。1995年5月,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佈《關於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收入申報的規定》,要求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每半年向單位人事部門申報個人收入。
2001年6月,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又聯合發佈《關於省部級現職領導幹部報告家庭財產的規定(試行)》,要求省部級現職領導幹部每兩年向中央組織部報告家庭財產,並「由報告義務人在所在單位領導班子內或者規定範圍內通報。」
2010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修改後的《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但以上文件都只要求官員向內部報告個人或家庭的財產收入情況,並未要求向公眾公開。
然而實踐中,向內部公佈財產往往與官員實際財產有一定差距。比如最近曝光的廣州番禺區綜合執法分局政委蔡彬就是被網友舉報擁有21套房產而被停職。廣州市紀委此前曾在官方微博發佈稱:「經番禺區紀委初步查實,蔡彬家庭房產數量與網帖所列數量基本一致,部分跨區房產還有待查證。目前,查實房產數量與其向組織申報的數量存在一定差距。」
這表明財產申報工作還停留在「淺層次」,不能完全真實反映公務人員財產狀況。西南政法大學政治學教授王安白指出,由於審查、問責等配套措施的缺失,目前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也大打折扣,存在「申報多少就是多少」的情況。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律師協會會長韓德雲也表示,自1995年4月30日《關於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收入申報的規定》實施後,全國就開始了縣級以上官員的財產申報工作,但實施情況多流於形式。目前官員財產申報僅作為一種內部監督機制,只對上級紀檢部門,並未向社會公開,公眾一無所知。
「虎頭蛇尾」背後的難言之隱
從申報到公開,不少地區做了有益的嘗試。然而從開官員財產公示先河的新疆阿勒泰,到被譽為「最徹底公開模式」的湖南瀏陽,再到制度破冰、地方探索樣本的浙江慈溪、寧夏銀川,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度最終多是草草收尾,給公眾留下「虎頭蛇尾」之嫌。
2009年,「第一個吃螃蟹的」新疆阿勒泰市把近千名官員個人相關事項「曬」在網上,在公示網站上可看到各位官員的工資收入、各類獎金津貼,還有各種理由收取的禮金等。而該制度開啟一年多後,隨著市紀委書記吳偉平病逝不了了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當地幹部在吳偉平病逝後透露,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推動後,吳受到來自各方很大壓力。
曾被外界稱為官員財產公開「最徹底」的湖南瀏陽市實施後三年也「偃旗息鼓」。記者聯繫了瀏陽市紀檢委黨風廉政建設室的相關人員,她告訴記者:「現在已沒聽說這回事了」,但對於具體做法避而不談,僅用「領導開會了」回應。
公眾和媒體普遍質疑已有的試點中,不少「公示」流於形式,其內容真實性沒有保證。9月21日,記者在浙江省金華磐安縣的「中國磐安網」上看到一份官員任前公示。在這份《磐安縣競爭性選拔領導幹部任前公示》上,除了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現任職務、擬任職務之外,還對14名擬提拔幹部的財產申報情況進行公示,其中包括四個部分:房產、車輛、2011年年收入、投資及收益情況。
磐安縣委組織部幹部科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次公示在磐安縣屬第一次,以後是否繼續要看後續反響和計劃才能決定。對於如何確保公示內容真實性,該負責人表示,擬提拔人選在公示期間或提拔後,有群眾反映和舉報的,將認真進行調查核實並作出相應處理;對拒絕申報的擬提拔人選,建議縣委不予提拔。他坦言,「我們要求幹部個人對自己的信息負責,實際操作上很多信息我們也沒辦法核實,主要靠個人自覺和群眾監督。」
此前在校大學生劉艷峰向陝西省財政廳申請公開近日被曝光的陝西「表哥」楊達才的工資收入,但陝西省財政廳曾以「楊達才工資不屬於其政府信息公開範圍」為由拒絕了劉艷峰的申請。這也折射出官員財產收入公開仍存在不少現實障礙。
制度「破冰」與立法先行
調查中,專家表示,政府信息公開、官員財產公開、輿論監督是防止公共權力腐敗的「三駕馬車」。經過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目前政府信息公開、輿論監督已卓有成效;而官員財產公開也期待真正「制度破冰」和「成功案例」。由於沒有制度和法律保證,多數地區試點成為當時當地領導者的「勇敢」嘗試,很難形成長效機制。
今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韓德雲第7年在「兩會」上提出官員財產申報公開立法的議案,題為《請求全國人大盡快將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納入立法計劃》。韓德雲認為,目前頗為緊要的是推動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列入全國人大的立法計劃,然後才能有望看到相關法律的出台。
「2011年中紀委答覆則是歷年來最肯定、最清晰的。」韓德雲說,中紀委首次表態將盡快推動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立法進程。他建議從頂層設計入手,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路徑,可採取自上而下、循序漸進方式,由中央層面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再授權地方相關部門,先在容易產生腐敗現象的部門和崗位進行試驗,再視情況向更大範圍推廣。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也認為,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度要從國家層面出台政策、法律和規範,只有建立綜合長效機制,這一制度才能落到實處,起到監督反腐的作用。
9月16日,廣東省紀委書記黃先耀在預防腐敗工作座談會上表示,要研究制定廣東省預防腐敗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出台防止利益衝突、領導幹部家庭財產申報公示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全面開展制度廉潔性評估工作。
針對近期一系列官員財產瞞報事件,廣州紀委表示將探索與房管、出入境管理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確保官員財產申報等有關信息的真實性。
有專家認為,這些不失為有效的嘗試。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劉熀松建議多管齊下,先易後難,由點及面,穩步推進。「如先建立『新公務員』財產收入公示制度,再擴大試點城市範圍等。這既可推動官員財產收入公示制度建立,又能將各方阻力降到最小。」
對此,重慶市開縣紀委書記朱子龍坦言,「要求現任官員申報阻力太大,想要相對比較徹底的公開,只能從新上任的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