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英媒解讀習李新政 稱令人期待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1-2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2012年11月15日中共新一代領導核心誕生,令外界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更為期待。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展望中共新一代領導人的新政,原題為《呼之欲出的「習李新政」》,文章內容如下: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李克強以常委排名第二的地位入列,宣告了「習李」時代的到來。

此時,正值中國社會迫近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的關鍵時刻。過去30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GDP規模躍居世界第二。然而,以低成本、強勢政府主導為核心特徵的中國經濟模式,也積累了巨大的社會風險:地方政府「公司化」,陷入GDP崇拜綜合症不能自拔,法治不斷給經濟發展讓路,導致日趨嚴重的污染危機、食品安全危機。在市場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由於政府保留了大量審批權,加之權力制衡的缺位和透明度的缺乏,「半管制半市場」的狀態成了權力尋租的樂園。根據王小魯的測算,2008年灰色收入高達5.4萬億,占GDP的17%。房叔、表叔的此起彼伏,以案例的方式生動驗證了腐敗問題的嚴重性。

趨於失控的腐敗、舊的經濟增長驅動力衰減、政府公信力危機,構成了危險的組合。而烏坎、啟東、寧波、大連、什坊等地的群體性事件,則凸顯了社會穩定的隱憂。吳敬璉先生告誡說: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這並非危言聳聽。其實,鄧小平早在1993年在與弟弟鄧墾的談話中就憂慮地指出:「少部分人獲得那麼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鄧小平年譜》下卷第1364頁)

正確的認知,是正確的行動的前提。從習近平、李克強在18大後幾次重要亮相傳遞的信號來看,決策層對形勢的判斷相當準確,改革思路的把握相當到位,令人期待。

1、摒棄GDP至上的思維模式,是實現轉型的思想基礎。習近平在總書記就職演講中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須知,影響人民幸福指數的因素眾多,除了經濟增長外,還有社會公平、環境質量、食品安全等等。習近平更進一步把「美好生活」具體化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樣的執政理念,比起唯GDP論,是巨大的歷史進步。

2、改革是最大的紅利。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超高速增長」受益於人口紅利、「入世」紅利、90年代改革紅利。如今,這些因素都出現了顯著衰減。如何尋求新的增長動力?在21日召開的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李克強說,「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眾所周知,中國企業必須從粗放式製造向創新轉型。但是,企業的創新離不開寬鬆的制度環境,包括便利的融資條件、較少的行政審批限制。而過去幾年,政府部門權力出現了無序膨脹,極大地扼殺了民企企業創新的空間。企業家不得不耗費大量精力結交政府官員,甚至不少企業把政府關係視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批評說,「這幾年政府強化監管,我個人覺得已經到了不能理解,不能容忍的程度」。溫家寶、李克強都曾經提出「為什麼中國沒有喬布斯」這樣的問題,其實,強勢政府是企業家精神最大的敵人。

3、放權是根治腐敗的必由之路。腐敗是全球性難題,對利益的追求是人的動物本能。解決腐敗問題,既不能指望思想教育,也不能單純地依賴嚴刑峻法。阿克頓勳爵精闢地指出,「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習近平說,「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因此,治理腐敗,不能靠捉蟲,而要靠改變制度。鄧小平也說:好的制度使壞人變好,壞的制度使好人變壞。薄熙來、劉志軍、許宗衡、許邁永等之所以走向犯罪道路,關鍵在於他們手上的權力過大、監督與制衡太少。因此,政府最小化審批權和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並輔之以財政民主化、輿論監督自由化,才能從根本上遏制腐敗的蔓延。

改革有風險,不改革有危險。誠然,改革既是利益格局的調整,也會帶來社會運行機制的轉變,這不可避免地會帶來風險和不確定性。但是,面對今日之局面,不改革的危險遠大於改革的風險。李克強說,「不干可能不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這句話,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

5、改革需要領導力。如今,改革步入深水區,主要的障礙已經不是意識形態,而是利益。1998年朱鎔基在國務院全體會議強調,「如果本屆政府都是 「好好先生」,我們就對不起人民,要做「惡人」,不要說「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已經變成庸人的社會,都不想得罪人,我不同流合污就行了」,這樣想是不行的。」 朱鎔基聲言要「準備100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顯示了改革的勇氣。最近,習近平指出,「打鐵還須自身硬」,切中要害。

6、改革突破口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當下,中國經濟和社會轉型面臨無比複雜的局面,能否臨亂不亂、快刀斬亂麻,至關重要。李克強說,「改革走到今天,問題千頭萬緒,眉毛鬍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需要抓住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這種突破口就是十八大報告所講: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善哉斯言。要建設完善的市場經濟,政府必須徹底轉型,從到處「亂摸」的手,轉變為以維護法治、公平競爭、提供公共產品為核心的「無形的手」,充分釋放市場的活力和創造性。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是中國經濟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因此,李克強的論述可以說抓住了「牛鼻子」。

雨果有句名言:「地球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個時機已經到來的想法。」習李新政,呼之欲出。

但是,我們還必須謹記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名言,「管理的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對企業而言如此,對國家而言亦是如此。

十八大專題
      責任編輯:春緋
發改委:收入分配不改革就不能發展      [2012-11-25]
中共新高層頻表態 改革成共識      [2012-11-24]
黃奇帆:改革是解決金融問題出路      [2012-11-24]
法學泰鬥:近年司法改革在倒退      [2012-11-23]
李克強:改革尊重群眾首創精神      [2012-11-23]
李克強: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      [2012-11-22]
收入分配改革應「富不過三代」      [2012-11-22]
汪洋:粵改革符十八大主題要求      [2012-11-20]
18大秘書處:以更大勇氣改革開放      [2012-11-19]
吳敬璉:重啟改革這一步已邁出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