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2月11日,微博網友@大城小景上傳了一張習近平考察廣州東濠湧的清晰照片,配發的文字是:「我看到習總書記啦,今天早上在東濠湧,他還向我們打招呼,很親民的形象。」微博圖片 【文匯網訊】據瀟湘晨報報道,12月7日至11日,習近平考察廣東。這五天,在網絡新媒體和香港傳統媒體的合力中,習近平的廣東之行被「隨手拍」、「隨手傳」全民直播。網絡時代的發展,深刻改變了社會各群體的話語格局,「信息」不再是「專利」。而領導人的親民作風,使得信息在互聯網上得以無阻礙流淌。
在習近平12月8日上午到達深圳蓮花山之前,當地一家媒體攝影記者已在此「蹲點」3天了。
這名「苦逼」的記者,每天凌晨六點起床,六點半到蓮花山,中午就在山腳隨便吃個飯,直到下午四點半確定領導人當天不會前來,他才拖著疲累的身軀打道回府。
最終,這名記者成功了——他用iPhone4捕捉到了習近平在蓮花山的鏡頭。
預告 被預熱的考察
這是一場被香港媒體「預告」的考察活動。
早在12月6日,習近平考察深圳的前一天,就有港媒釋放出「習近平離京考察,首站可能將到深圳」的信息。
當天下午5時30分,鳳凰衛視資訊台《金石財經》節目,頭條是習近平5日在人民大會堂與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座談。
節目中,財經評論員朱文暉解讀:「國內有報紙判斷,新一屆領導上台後,總書記第一次會去國內什麼地方視察和考察……這次說去地方考察,咱們北邊深圳,很可能會來這個地方……」
這句話被網友轉載至個人微博和財經類貼吧,雖然轉發量、評論量都較小,但「習近平可能考察深圳」的消息,6日已在媒體圈內部流傳。
各大媒體,尤其是香港和廣東媒體,在新聞敏感的驅使下,紛紛提前派駐記者到達可能的「考察點」。捕獲第一現場成為媒體共同的訴求。雖然,誰也無法百分百確定,究竟會不會來,什麼時候來。
6日,在深圳的《大公報》記者瞭解到了一些可以印證的消息,羅湖區一些工作人員在做清潔工作。
次日早上6時47分,《大公報》將記者瞭解到的消息上傳至官網,首句言明:據消息人士透露,近日將有中央領導人到深圳考察。
雖然《大公報》沒有將消息發到官方微博,在官網上的消息也無人評論,但一些細心的網友將消息通過個人微博轉發,擴大了傳播範圍。
這天上午,藉著網絡傳播,港媒釋放的零散消息慢慢升溫。中午12時10分,@香港文匯網 發出微博:據消息人士透露,近日將有中央領導人到深圳考察。這條微博當天被轉發35次,評論27次。
@政經秘聞下午2時26分說:「傳聞習近平週末將考察深圳前海,受此影響,午後前海概念集體欲拉板。」
沿著香港傳統媒體-港媒網站-港媒微博平台-個人微博發佈的傳播路徑,「習近平即將考察深圳」的消息不脛而走,媒體記者聚集深圳,駐紮在前海、漁民村、蓮花山等地。
直播 網友現場播報
雖然各媒體紛紛出動,但發回第一時間「現場報道」的,卻是普通網友。
7日下午2時17分,新浪認證為「深圳市華脈資訊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陸亞明發出微博:首長似乎真來了,外面傳來警車喇叭聲。咱辦公室與企鵝大廈直線距離小於500米。聽說沒有封路。
隨後,他又發了一條微博,描述巧遇總書記車隊的情形:「一手持對講機的小區保安禮貌地請我稍等,不一會兒,數名機動大隊的交警騎摩托駛過,隨後,三輛考斯特及四五輛警車由科技中一路自北向南前往騰訊,車不成隊,中間夾雜數輛社會車輛,無開道車,警用摩托有閃燈無警笛。考斯特未拉窗簾,透明玻璃,車速約60公里/小時。」
@陸亞明還上傳了一段由網友拍攝的視頻,視頻中,車隊夾雜著社會車輛經過一個路口。
他還描述了自己跟隨車隊到達騰訊大廈的情況:「下午5時17分,各路口未見警察、便衣,連交警也沒有。伴隨的機動大隊隊員神情輕鬆地在科技中一路深南大道路口閒聊。周邊及深南大道兩側未見任何安保人員。深南大道交通如常,僅見一輛清障車。」
@陸亞明感歎:「看來,不封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致敬!總書記有空常來喲~」
@陸亞明發的這幾條微博,單條最高轉發量就達2130次,評論568條。而《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多家報社的官方微博引用網友的「現場播報」,轉發總量以十萬計。
藉著網絡傳播,幾乎在一時之間,「全國人民」都知道習近平到深圳了,並且,果然沒有封路。
當晚,鳳凰衛視資訊台《華文大直播》播發「習近平考察深圳,現場未現歡迎橫幅和迎送列隊」的新聞。
第二天,香港媒體紛紛發佈習近平第一天的考察行程,並被內地門戶網站和媒體微博大量引用。
接力 隨手拍隨手傳
12月8日,微博上「熱鬧」的一天。經過頭一天的「消息確定」,習近平考察深圳過程中的更多細節被披露。第一天落後於網民個人微博後,港媒如《文匯報》等,選擇以微博的形式,圖文在線直播考察現場。
一大早,@香港文匯網 補發了習近平頭一天考察的圖片。8時57分,第一條直播微博發佈:習近平今晨8時許抵達深圳羅湖區漁民村參觀。
9時33分,@香港文匯網 發出第二條直播微博:「習近平到達深圳漁民村。他先到一座大廈的底層參觀展板,展板展示有已故領導人鄧小平1984年到訪漁民村的照片,及國家主席胡錦濤2010年到訪的照片,另外還展示有村內居民收入及單位出租情況等數據,預計習近平稍後會探訪村民。」
在習近平考察漁民村、蓮花山期間,@香港文匯網 總計發出13條現場微博。習近平坐在沒有拉窗簾的白色中巴車上、向群眾揮手告別的熱門圖片,就是由該微博在11時51分所發:習近平乘坐的是一輛茶色玻璃中巴,他在離開漁民村和蓮花山時,都特別打開車窗,向站在路邊的民眾揮手。
熱傳的另一張圖片,是習近平大步走在蓮花山路上微笑揮手的畫面,也是該微博在11時43分發佈。
相較傳統媒體,微博表達方式更加輕鬆活潑。
例如@香港文匯網 發於當天下午1時07分的「解圍事件」:「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兩位安保人員攔住本報(香港《文匯報》)記者,汪洋恰巧看到,說『她拍照而已,你們不要拉著她。』」
習近平考察過程中的一點一滴,都被及時地通過微博傳送至網絡。甚至還有網友從照片中找到了自己。@以晃為主GG 發微博稱:「太激動了!第三排左起第七個人就是我。當時領導深情地問我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嗎?我說,撿到了『鄭海英』的駕駛證,您能幫著找找失主嗎?」
港媒沿著深圳-珠海-佛山-廣州路線,一路跟拍一路上傳,各記者採取「蹲點」方式,一棒接一棒地即時發佈習近平考察的消息。比如在廣州東濠湧,各港媒從9日起就一直駐守,直到11日早上才如願見到習近平。不過,也有未能「蹲」到的地方,比如惠州。
另一方面,網友們也在繼續「隨手拍」。例如@密碼皇后說,自己與車隊「擦身而過」。
11日10時37分,@大城小景上傳了一張習近平考察廣州東濠湧的清晰照片,照片上習近平正對著鏡頭笑著打招呼,配發的文字是:「我看到習總書記啦,今天早上在東濠湧,他還向我們打招呼,很親民的形象。」
微博「報道」在幾天內牢牢吸引公眾眼球,以至於新浪認證為文匯網編輯的@徐樾621在微博中調侃:「現在看幾大門戶好捉急(著急),頭條都是用鳳凰網的視頻,沒有文字稿。」
在這「熱鬧」的幾天內,深圳傳統媒體也已在第一時間掌握了一手材料。
熱評 「他提到了正正能量」
12月10日,習近平考察廣東的第四天,中央級媒體開始正式對外發佈消息。
16時39分,新華網發佈《習近平在廣東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座談會》的新聞,約1000字。當晚,央視《新聞聯播》對此進行3分28秒的同題報道。
有細心的網友在《新聞聯播》中發現,座談會會場未拉橫幅,不掛背景板,不擺桌卡,不擺花,不提供瓶裝水,與會人員著裝不打領帶,領導自己做筆記。尤其是「領導開會不打領帶」,引發微博熱議。有網友稱:「這種風格很國際化。」
12月11日,內地各大媒體均發佈經濟工作座談會報道。
下午6時許,新華社發佈《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總計1351字——這是中央級媒體首次正式報道習近平考察廣東的行程和談話要點。當晚央視《新聞聯播》進行5分鐘同題報道。
晚上7時30分,《新聞聯播》剛剛結束,深圳衛視迅速推出習近平考察深圳特別報道;晚上10時38分,深圳衛視在另一檔節目中拋出「習近平考察廣東首站選擇深圳原因何在」的問題,結論是「對於習近平來講,深圳是一片有著特殊情結的土地。」
前海講話、蓮花山講話等重要場景也相繼播出。
12月12日,繼深圳衛視之後,全國各大媒體陸續推出此前的自采報道。例如《新京報》等媒體試圖還原「廣東行」的各地現場細節;央視網除探訪前海、騰訊總部附近群眾外,還援引港媒報道稱,騰訊馬化騰送了習近平一個QQ號。
但是,就還原「現場」而言,這些報道已跳不出早先微博「報道」的內容。
與此同時,習近平關於「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談話要點和「聚合正能量」的提法,在網上引發熱評。
@楓笙映黎表示:「改革強音總是在歷史最重要節點閃光。『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是鄧公南方談話發表20年後從南方再次傳來的改革強音。改革是一場革命,一旦發動就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做改革開放最強動力,改革的血就總是熱的。」
微博名人@楊錦麟在轉發習近平的講話時,敲了七個字:「他提到了正能量!」
12日晚,央視《新聞聯播》繼續報道「廣東行」,畫面裡習近平在考察廣州戰區時自己打飯與基層官兵共進午餐。習近平問:
「平時吃飯都是這樣?」
「平時吃飯也吃這麼多嗎?」「比在家裡吃怎麼樣?」
畫面上,習近平端著不銹鋼餐盤,這是公眾在這幾天早已熟知的親民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