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經濟觀察報報道, 「習近平是不尚空談的人,其思想是一貫的,首次以最高領導人身份外出視察選擇深圳,在行動上非常自然地透露出他對深圳及中國改革發展的期待與思路。」深圳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王慶國說。
他表示,中共十八大甫一結束,新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離京南下的首站就選擇深圳,到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獻上花籃,到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漁民村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接下來又到被稱作今後30年發展希望的前海聽取相關發展規劃匯報,這一系列動作本身就已經包含了諸多內涵豐富的意蘊。
20年前,在深圳改革開發陷入「姓資姓社」迷思備受質疑之際,鄧小平來到深圳,在其「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路下,深圳經濟以兩位數增長持續了20餘年。
與鄧小平南巡時相似的是,目前的深圳同樣處於十字路口,而且面臨著更加錯綜複雜的局面。「目前,深圳改革所涉及的層面已經超出深圳市這一層級能夠決策的權限,改革已經觸及天花板。」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鍾堅說走。
在這方面,研究粵港澳經濟問題的著名學者、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郭萬達也有同樣的感受。他認為,目前改革進入深水區,深圳改革能否繼續推行,決定權還在「頂層設計」。「北京不開拓,深圳怎麼做?」郭萬達反問。
改革止步?
外界對深圳改革力度漸弱甚至出現退步的質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是經濟增長的速度大幅下滑。深圳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10月,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83.7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比1月-9月提高0.3個百分點。
如此之低的工業增長,在改革開放以來未曾有過。由於經濟增速連續下降,深圳在經濟總量上已被曾經遠拋在後面的城市趕上和超過。今年上半年的中國城市GDP排名顯示,深圳已經從僅次於京滬穗的第四位,下滑至第六位,天津和蘇州後來者居上。此外,從排名在深圳之後城市的增速來看,未來如果深圳仍然維持目前的增長水平,這些城市超過深圳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經濟總量排名的下滑,深圳市領導早有預感。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市長許勤在此之前曾經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深圳的GDP很難保持原來的位置,對此要有心理準備。
對此,深圳金虹科技總經理王先亞認為,在中國目前的發展背景下,經濟發展狀況是一個硬指標,如果綜合經濟實力連前十都排不上,還能說什麼?只能說深圳是一個曾經的先鋒城市。「因為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發展一直是發展的中心,甚至是唯一的中心,改革實際上成為發展的手段,目的是實現經濟的增長。」王先亞說。
讓人們感覺深圳改革停滯的第二個現象是腐敗,尤其是職務犯罪的日益普遍化及嚴重化。日前召開的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審議《深圳市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情況報告》時披露的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深圳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511件645人,提起公訴475件603人。其中,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犯罪案件404件501人。
在查處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職務犯罪方面,僅從2010年以來,深圳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縣處級幹部65人,廳局級幹部6人,其中在商業賄賂方面,2010年至2011年共立案查辦商業賄賂犯罪95件110人。
在今年開展的「三打兩建」工作過程中,已經立案查辦商業賄賂犯罪143件174人。其中,處級以上幹部24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充當「保護傘」案件75件79人。
重點領域職務犯罪方面,開展工程建設、國土資源等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立案查處職務犯罪案件114件。侵害民生職務犯罪方面,2010年以來,共立案查處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涉及民生民利的職務犯罪101件127人。
深圳市檢察院檢察長白新潮在介紹相關情況時說,儘管「2010年以來立案查處的職務犯罪案件沒有一起無罪判決」,然而「一些隱蔽性、深層次的腐敗問題尚未觸及」。他表示,接下來,深圳在職務犯罪預防方面「將重點關注地鐵工程等政府重大投資項目」。
事實上,上述官員腐敗程度的日益普遍化早已不是新聞。今年6月,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深圳醫療系統腐敗窩案,在對涉案的16人進行偵查之後,決定對5名醫院正副院長和4名科室主任決定逮捕,另外7人被依法取保候審。
針對深圳日益嚴重以及普遍化的腐敗情況,王國慶認為,反腐應該成為接下來深圳改革的一個主要方面。「反腐除了在制度建設方面要拿出辦法之外,政府還應該公開所有賬目,而不僅僅是『三公』方面,除了『三公』方面的經費,政府的經費開支還有很多。」王國慶表示。
他認為,深圳經濟特區有立法權,除了上述方面外,包括在官員財產公開方面,完全沒有必要等,應該走在其他城市前面,「先行先試」為全國創造經驗。
深圳市委宣傳部新聞處處長王楚宏,並不認同近年來深圳改革止步的說法。他表示,近年來深圳在文化體制、企業註冊以及放開民間組織登記等方面都做了很多開創性的改革嘗試,為國家在這方面探索了經驗,也有很大的成績。「深圳改革停止的說法並不準確。」
改革方向
站在歷史新起點上,深圳改革的下一步目標及方向何在?
30年前深圳作為經濟特區率先改革開放先行先試,通過引進國外的資本技術,成為全國的「窗口」,之後一直延續了30多年的中國改革開放,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以經濟領域的開放為主。「上述改革的直接結果是,經濟雖然在相當程度發展起來了,但卻出現了資源的瓶頸,發展不可持續,社會缺少和諧。」郭萬達說。
他表示,深圳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下一步,應該是建設國際化的先進城市,因此需要全方位地對外開放。這個意義上的開放不僅在經濟方面,還應該在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方面,是更為廣泛的開放。
郭萬達表示,在這方面香港深有體會。他們認為,即便是對香港的開放,也都是「大門已開,小門未開」,在大門方面,市場領域、WTO層面看上去很開放,但從法律、行政法規層面則仍然是關卡重重。香港理工大學在深圳註冊就遇上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礙。「按照內地一貫的做法,學校是事業單位,屬於國有,而香港理工大學不是國有,那就註冊為企業,但是企業就要繳稅。後來還是註冊為國企,但香港人仍然想不通,我們怎麼變成國企了?」郭萬達說。
深圳市人大常委、深圳大學教授魏達志認為,下一步深圳改革的內容,應該區分為國家層面、地區層面和產業發展層面。「深圳尤其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要承擔起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使命。」「與此同時,深圳還要繼續推進深港一體化,共同打造金融、貿易、物流以及創意產業中心,參與全球競爭。」魏達志說。
深圳大學教授曹龍騏認為,深圳新一輪改革,除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從外向型轉向擴大內需外,還要發展服務業和關注民生問題,比如在農民工的問題方面,要考慮其在城市生活的基本人權,這方面政府要承擔起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