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新華社長篇人物特稿介紹習近平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2-24]    我要評論
         

這是1973年上山下鄉時期,習近平(左二)在陜西延川縣。新華社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上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僅15天,習近平就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表達了以實幹托舉中國夢的決心。

為更好落實實幹精神,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議定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約法八章」,承諾多到群眾中去、輕車簡從、開短會、講短話、減少交通管制和厲行勤儉節約等等,獲得海內外廣泛好評。

「只有干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習近平一貫強調真抓實幹,要求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他始終認為,不抓落實,再美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在河北正定時,習近平提出,要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很重要一條就是要實實在在念好「人才經」。他為此多次親自出面尋訪「千里馬」,親自擬寫制定面向全國的「招賢榜」。

1983年初,寒冬臘月,習近平和時任縣長的程寶懷專程到石家莊市尋訪一位研發醫用化妝品的科研工作者。因不知道對方具體住址,他們就挨家挨戶詢問,到了晚上十點多還沒找著,習近平就扯起嗓門沿著大街小巷高喊對方的名字,才找到人。他們一直談到凌晨,對方當場答應,很快攜帶科研項目落戶正定,一年就為正定帶來30多萬元的利潤。

同年,習近平主持制定發佈了打破傳統觀念、招賢納士的「九條規定」並廣而告之,《河北日報》以「正定縣為有志之士敞開大門」為主題在頭版頭條作了報道,一時引起全省轟動。他還向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和部分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發出100多封「求賢信」,並親訪面邀了幾十名專家。不到兩年,正定就引進各類人才 683人,並聘請到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等53名全國知名專家擔任縣經濟顧問。

要實幹,就要堅持實事求是。在正定時,習近平曾與時任縣委副書記的呂玉蘭頂著壓力,如實向上級反映徵購糧食負擔過重的問題,爭取到糧食年徵購量減免2800萬斤,使正定得以減輕負擔,卸下包袱,輕裝前進。

到福建寧德後,習近平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針對「大黃魚之鄉」的獨特優勢(大黃魚在寧德產卵),他提出要充分利用,集中資源進行科研攻關,解決大黃魚不能人工養殖的問題。在他大力推動下,大黃魚人工養殖成功,大大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

習近平強調黨政機關辦事要「以便民為本」。在福州,他推行「特事特辦、馬上就辦」,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吸引了大批台資企業,帶動了福州經濟發展。 1992年,他在全國率先選擇12家國有大中型企業移植三資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他還推動編輯出版《福州辦事指南》和《福州市民辦事指南》,方便了外商投資經商和市民生活出行,提高了辦事效能。

2000年,習近平在福建率先倡導和推動機關效能建設,並擔任省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組長。他提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事項和環節,不去管那些不該管的事,騰出手來把該管的事管好,建立有限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截至2001年底,福建共減少行政審批事項606項,占審批事項的40.4%。 2001年,福建在全國第一個以省政府令的形式頒布了政務公開實施辦法,全省所有的縣(市、區)都推行了縣級政務公開;還實施了效能告誡,嚴格機關管理,營造「敬業有功,怠業必懲」的氛圍;設立了效能投訴中心,給老百姓一個說話的地方,被稱為黨政機關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2002年8月,習近平通過中央媒體向全國總結推廣「以市場為導向、以誠信促發展,立足本地優勢、強化政府服務、發揚拚搏精神,通過激活民營經濟、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晉江經驗」。同年,他又結合對南平市向農村選派幹部的調查與思考,提煉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實農村工作基礎」的思路,以及選派科技特派員、村黨支部書記和鄉鎮流通助理下鄉的工作機制。「南平機制」在福建的推廣,進一步密切了農村干群關係,在幹部隊伍中形成了「不跑上層下基層、不看關係看政績」的導向。

主政浙江期間,習近平推動了「平安浙江」、「綠色浙江」、「文化浙江」、「法治浙江」和海洋強省建設。

要建設「四個浙江」,唯有實幹。習近平一方面從全局著眼抓部署,一方面從基層入手抓典型。他選擇了浙西南欠發達地區的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作為自己的聯繫點,並在不到兩年時間五到下姜村,他將其稱為自己「瞭解省委決策在基層效果的窗口」。下姜村地處深山,交通不便,離縣城還有60多公里的山路。習近平每次去調研,都要進農戶、到田頭、聽民聲。2005年3月22日,他在下姜村現場察看建設中的沼氣池時,對村民和村幹部風趣地說:30多年前,我在農村插隊時曾經是建沼氣的「專業戶」。現在條件好了,你們要加強管理,把下姜村建成全縣的沼氣示範村。

浙江人多地少,地處沿海。習近平一到浙江,就把目光投向相當於全省陸地面積2.6倍的藍色海域,並多次深入舟山群島調研。他指出,「新世紀新階段浙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天地在哪裡?在海上!」他2002年12月提出,浙江要「爭取發展成為海洋經濟強省」。經過大量調研論證,《關於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若干意見》、《浙江海洋經濟強省建設規劃綱要》等文件先後出台。此後,全省海洋經濟以年均19.3%的增長率快速發展。2005年,海洋經濟總產值佔全省 GDP的比重上升到8%。

習近平力主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建設舟山連島工程,加快全省港口整合,為「大出」「大進」創造條件。國務院於2011年批准成立了舟山群島新區。他推動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這是中國跨海大橋建設史上的里程碑,更被老百姓稱為連通長三角的「經濟橋」、「騰飛橋」。2006 年寧波-舟山港全年貨物吞吐量達4.2億噸,居全國第2位、世界前3位。

2003年,習近平提出要「用城市社區建設的理念指導農村新社區建設,抓好一批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鎮」,「使農村與城市的生活品質差距逐步縮小,使所有人都能共享現代文明」。浙江由此全面啟動了「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統籌城鄉發展的具體工程配套推進,初步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機制。到2007年底,工程5年建設任務提前完成,全省三分之一村莊得到全面整治,三分之二村莊的垃圾實行了統一收集處理。許多農民表示,這是繼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稅費改革後,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一件最大好事。

在他主政期間,建設「四個浙江」的目標逐步實現。2005年浙江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位居全國省區市第1位。2006年,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 94.77%,浙江被認為是全國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2006年浙江可持續發展能力列上海、北京、天津之後居全國第4位。浙江在全國率先實現貧困縣和貧困鄉鎮全部脫貧目標。浙江經濟總量在2004年躍上萬億元大關,2005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06年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

2007年,習近平臨危受命調任上海。履新一個月,他圍繞民生、發展、上海世博會、反腐等工作,馬不停蹄地開展調研。他與廣大幹部談心、向廣大群眾問計,成功組織召開了上海第九次黨代會,穩定了上海局面,振奮了幹部群眾精神,重塑了上海形象,為上海今後5年發展描繪了新的發展藍圖。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寧德,他到任3個月就走遍了9個縣,後來又跑遍了絕大部分鄉鎮;到任浙江後,用一年多時間跑遍了全省90個縣市區;在上海僅7個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個區縣;到中央工作後,他的足跡已遍及31個省區市。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責任編輯:曾曉
解放軍動作頻頻落實習近平指示      [2012-12-24]
新華社英文推出習近平人物特稿 披露家庭生活細節      [2012-12-24]
習近平嚴例治軍引發外媒熱議      [2012-12-24]
新華社英文推出習近平人物特稿      [2012-12-24]
專家:習總出行體現對形勢自信      [2012-12-23]
軍報:新軍規表明習主席態度      [2012-12-22]
美媒:習近平重國內 中日戰不會爆發      [2012-12-22]
奧巴馬晤王岐山 稱盼見習近平      [2012-12-21]
梁振英:感謝習總書記對港府工作的肯定      [2012-12-20]
習近平:中共中央對港澳特區方針政策不會變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