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013年第10天起,濃濃霧霾遮蔽中國中東部地區,中央氣象台將大霧藍色預警升級到黃色。環保部門的數據則顯示,跟隨大霧籠罩的範圍,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嚴重污染。「大霧」咋就變成了「毒氣」?
據新華網報道,1月13日,大霧盤踞的京城已連續3天空氣質量六級污染。13日上午9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除定陵、八達嶺、密雲水庫外,其餘區域空氣質量指數AQI全部達到極值500,六級嚴重污染中的「最高級」。
「這髒乎乎的霧是怎麼回事?」家住北京大興的悅涵回憶道,6年前,也是1月,也是大霧,她在家門口拍到了美麗的「霧淞」,藍天下白茸茸的松樹是屬於冬天的美麗回憶。
「霧是由空氣中的水汽凝結而形成,本身沒有問題,也不是污染,問題是每日向空氣中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得不到擴散,從而迅速累積令空氣中的各項污染物超標。」北京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說,北京城市本身的污染量排放太大,而北京三面環山地理條件先天不足,只要一遇到無風靜穩或者大霧天氣,空氣質量肯定是超標的,「靠天吃飯」的困境仍沒有擺脫。
北京市氣象台13日10時35分發佈北京氣象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13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區將出現能見度小於2000米的霾。霾的厚度可達1到3公里,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這意味著京城上空厚厚的覆蓋著充滿污濁甚至是危險的空氣。
霧轉為霧霾,霧霾轉為霾。北京連續3天的污染物累積令氣象條件形成了一次惡性轉化。
每一個生活在北京的人都對此作出了「貢獻」。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至少增加50萬,超過2000萬,機動車近520萬輛,城市建設開復工面積超過1.5億平方米,北京的經濟規模、人口、能源需求量還在不斷增加,污染物減排速度每一日拚命跑,都未必能「跑贏」城市發展帶來的污染物增加速度,不利氣象條件的出現無疑是「雪上加霜」。
「連續好幾個小時,北京許多站點的PM2.5濃度在每立方米700到900微克,這意味著非常嚴重、可怕的污染,新國標PM2.5日均濃度限值為每立方米75微克。目前北京無風靜穩,新排放的污染物還在不斷累積,這樣看來,PM2.5日均濃度值將可能超標10倍。」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說,雖然每個人對污染的耐受力不同,但在這樣嚴重的污染條件下,易感人群和老人孩子必須做好自我保護措施,不要外出,不要劇烈運動,不要開窗換氣。
「污染這麼重您還要帶孩子出去?」面對記者的疑問,西城區一家居民樓裡的老爺爺拉著2歲的小孫子往外走,「我看新聞了,說老人孩子都別出門,我們今天就轉一小圈。」
老人的執拗並不是個別,記者發現在北京市嚴重污染的三天裡,很多家長包括年輕的父母仍推著、抱著、領著年幼的孩子在街邊、河邊溜躂、玩耍,把自己和孩子當成「吸塵器」。
來自北京朝陽醫院、兒童醫院等醫院信息顯示,近幾日,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幅度較大。專家分析稱,除了北京市已進入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外,連續的大霧天氣是重要誘因。
北京市環保部門表示,13日將首次在部分污染嚴重區域啟動《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中最高級別的「極重污染日應急措施」。根據相關技術標準,當一個或多個區域24小時AQI指數達到500則為極重污染日,當極重污染日出現時,施工工地停止土方施工,冶金、建材、化工行業的污染減排量上升到30%,在京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帶頭停駛公務用車30%。
朱彤教授認為,嚴格執行政府應急措施,盡量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必須的,但如此大範圍的霧霾天氣導致的污染物累積很難因為一兩個零時措施就出現明顯改善。
報紙連篇累牘的報道、微博成千上萬的轉發,一方面是民眾對於空氣污染程度的驚訝、憤怒甚至驚恐,另一方面依舊是我行我素的生活,不真正重視,談何改變?
朱彤認為,所謂公眾自身的環境意識覺醒首先應該從個體做起切實減少污染排放。「每一位共同呼吸的市民,都同時是污染排放的『貢獻者』,我們要在如此嚴重、持續的污染中得到警示。不僅污染日,在平日也盡可能選擇綠色出行、停車熄火,減少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