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揭秘神舟 蛟龍 航母 北斗團隊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1-2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隨著神舟九號的發射升空,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我國首位女宇航員劉洋開始了自己的光榮使命。

在太空停留的13天中,飛行乘組採取「新老搭配、男女聯合」的模式:景海鵬擔任指令長,劉旺主要任務是「交會對接操作崗」,劉洋主要負責空間醫學實驗。他們憑藉著過硬的技術和航天員特有的奉獻精神,圓滿完成了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三位航天員中,景海鵬是繼「神七」後第二次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劉旺和劉洋均為第一次「飛天」。「神九」與「神八」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將實施手動交會對接,而這是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正常情況下都是自動交會對接,可一旦軟件等出現問題,就須由航天員手動操作,這對航天員的身心都是極大的考驗,對眼手協調性、操作精細性、心理素質等要求非常高。

手控交會對接,航天員需要在訓練模擬器上進行1500多次訓練,在此過程中,航天員要看著電視圖像,根據實時傳輸的數據,如距離、高度、軸線差別、相對速度等,讓兩個航天器一點點逼近,根據仔細計算決定速度變化方案,完成交會對接。

6月18日14時許,在完成捕獲、緩衝、拉近和鎖緊程序後,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緊緊相牽,實現了眾人盼望的「勝利之吻」。

「蛟龍」號深潛海試團隊

十年磨一劍。2012年7月16日上午,「蛟龍」號乘坐母船——「向陽紅09」船順利返抵青島,標誌著為期44天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任務圓滿完成。我國用10年時間走完了國外同類型載人潛水器近60年的發展歷程。

試驗期間,「蛟龍」號共下潛6次,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也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實現了我國深海技術發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標誌著我國深海載人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使我國具備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處開展科學研究、資源勘探的能力。

這條中國龍除工作深度外,還實現了三個技術領先:先進的近底自動航行功能和懸停定位功能、高速水聲通信功能及大容量充油銀鋅蓄電池。

成績的背後是一支讓國人驕傲、令同行尊敬的優秀團隊。2002年,已經退休6年、在國外享受退休生活的徐芑南接到來自國內的電話,受邀擔任載人深海潛水器研究顧問。在「蛟龍」號科研團隊,擔綱12個分系統副主任以上的設計師,平均年齡只有32歲,一大半是30歲左右的「70末」、「80後」。

海試任務的完成是「蛟龍」號步入日常業務化運行的開始,接下來為全國乃至世界科學家提供優質應用服務仍然任重道遠,幾代載人深潛科研人員的中國深海夢想還將不斷傳承。

遼寧艦改裝和實驗試航團隊

2012年年末,網友們爭相模仿「遼寧號」航空母艦艦載機起飛指揮員半蹲、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的姿勢,被戲稱為「航母Style」。《新聞聯播》指出,「航母Style」的走紅背後是祖國的日益強大和群眾的自豪之情。

「遼寧號」航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改裝團隊完成任務交付使用。經歷接近10年的改裝,這艘年齡已有30歲的航母煥發了年輕的光彩。滿水排量增加了6000多噸,艦載機起飛重量增大了10%,船體艙室改為全封閉設計大大改善了居住性和三防能力。同時,多套電子戰系統天線及導航系統也上艦服役。

遼寧艦處處體現「中國印」。艦島原有雷達被國產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替換,艦上還安裝有國產FL-3000N型導彈系統。能為航母提供補給的「超級伴侶」88號大型艦艇也是遼寧艦改裝中的一大創新。而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降,歷來被認為是航母形成戰鬥力的標誌。2012年11月25日,中國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殲-15在遼寧艦甲板上順利完成起降訓練,艦機適配性能良好。

遼寧艦改裝和實驗試航團隊在公眾面前鮮有露面,但這個幾乎「隱形」的團隊默默無聞地實現了我國航母零的突破,提高了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水平。

北斗導航系統科研團隊

2012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棟帶領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北斗導航系統科研團隊在其發展史又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完成了4箭6星發射,開始提供區域服務,形成區域覆蓋能力。

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的北斗系統已完成建設,北斗系統在繼續保留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有源定位、雙向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基礎上,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總體性能與美國GPS性能相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積極與GPS等系統兼容共用,對衛星導航用戶來講,由於北斗系統的加入將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更好的用戶體驗。

2012年,北斗系統市場應用的步伐也積極向前邁進。與國外芯片性能相當、一樣優質的北斗芯片已經問世。北斗終端已投入社會使用。GPS的壟斷地位逐漸被打破,國產的北斗系統正在逐漸被國內用戶認可。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說,通過多年的積累,我國培養、磨合出了一支導航研製隊伍,包括高質量的空間研發生產人員和地面數據分析人員等,形成一條人才「產業鏈」。

在未來幾年裡,我國還將發射40顆左右的北斗衛星,形成全球覆蓋能力,北斗導航系統科研團隊仍身兼重擔。他們將瞄準建設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的目標,大力協同、奮力攻關,完成我國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責任編輯:Rosemary
專家:中國反潛巡邏機和航母一樣重要      [2013-01-19]
美媒稱中國7座船塢能建航母      [2013-01-19]
港媒:日美密謀炸沉中國航母      [2013-01-19]
日准航母對中國潛艇是致命威脅      [2013-01-09]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      [2013-01-21]
劉志軍為所有鐵路局長在京買房      [2013-01-21]
鐵道部發佈1月21日余票信息      [2013-01-21]
記者花4小時購票失敗 黃牛稱有內部票      [2013-01-21]
今起可網購除夕火車票 搶票瀏覽器仍可用      [2013-01-21]
山東一大學近千學生買到假車票      [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