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1月21日報道,香港《星島日報》21日刊發署名陸正平的文章《李克強思維縝密懂經濟》,指出李克強近期一系列關於經濟的發言講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懂經濟」。
文章摘編如下:
2012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做了一個令參會者普遍感到「吃驚」的總結發言。李克強用了長達1個小時的時間,從國際經濟困局講到國內經濟的轉型升級,「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聽下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一位參會的高級官員日前透露了這一情景。據他所知,在如此重要的場合,領導人完全不用講稿做大會總結發言,他從未見過。他當時特意觀察過,台下300多位省部級官員,幾乎可以用「凝神屏息」來形容專注傾聽的神情。
李克強一再強調「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他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應當保證就業、保證人民收入、保證企業效益的提高,並且與能源、資源、環境相匹配。他提出未來十年經濟發展新引擎的說法,引起國內外經濟界的廣泛關註:「中國的經濟發展,要依靠內需,而最大的內需就是大力推進相對滯後的城鎮化。」
李克強有「經濟學博士頭銜」,他被中外媒體普遍稱為「改革派」。十八大剛剛閉幕6天,他就在國務院主持座談會,大談「改革」。他說:「改革只能往前走,沒有退路。」他還告誡人們:「拒絕改革的人可能不會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
而他提出的「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直到今天,仍是最令中國人感到鼓舞的「熱點金句」之一。
此後,李克強又幾次完善、拓展自己的「改革紅利論」。去年12月,他將「改革」與「城鎮化」聯繫起來:「『城鎮化』這個最大的潛力,只要通過『改革』這個最大的紅利才能得以實現。」
李克強還被普遍看做是「市場派」。去年12月19日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調研座談會上,他要求參會的中央部委和地方負責人認真研究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的政策。他說:「一些領域的盈利虧損,可以讓民營企業來投資、承擔。而政府要做的,是把握宏觀,把握經濟總量。」
半個月後的長江流域改革與發展座談會上,他又提出:「政府的行政力量很難替代市場,我們倒不如專心考慮如何創造好的發展環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