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全國31個省市區新一屆人代會集中在1月召開,現在個別省份也在陸續召開會議,其間預計會有多位代省市長「轉正」。而十八大後的省級幹部人事佈局也躍然紙上,《第一財經日報》近日根據公開資料,梳理了31個省區市的黨委書記和行政首長的個人履歷,發現不少特點,其中多數領導幹部文科教育背景頗受關注。
書記比省市長大2歲
公開資料顯示,31個省區市的書記中年齡超過60歲(含60歲)的有22人,占總人數的70.97%,其中最年輕的為50歲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和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最年長的是66歲的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
各省區市的行政首長中年齡超過60歲(包括60歲)的有11人,占總人數的35.48%,最年輕的是51歲的福建省省長蘇樹林。兩相比較,各省區市的書記平均年齡為59.94歲,高於各地區行政首長的平均年齡57.93歲,也即是說,書記平均比省市長大2歲。
31個省區市中,21位書記年齡大於該地區的行政首長,相差最大的為河北省,書記張慶黎比省長張慶偉年長10歲。但是上海、江蘇、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和西藏這10個地區的行政首長年齡卻大於書記,年齡相差最大的是重慶,書記孫政才比市長黃奇帆年輕11歲。
對於這一現象,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王向民告訴本報,在傳統觀念裡面,年齡通常意味著經驗的積累,因此會更穩重。不過,在這個統計中,2歲的平均年齡差距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唐賢興則說,這也可以發現一定的規律,那就是省委書記通常都有省區市行政首長的經歷,很少有反過來的例子,所以這個結構有一定的巧合,但沒有必然的聯繫。
另外,在31位省區市的黨委書記中,只有1位是女性,即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31位行政首長中,也只有一人為女性,即安徽省省長李斌。
省區市領導的黨內職務信息顯示,31位書記中30人都是十八屆中央委員,有5人兼任政治局委員。其中,江西省委書記蘇榮既不是十八屆中央委員也不是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他的年齡為65歲。
而各省區市的行政首長中26人為中央委員,占比83.87%,另外的5人中,四川代省長魏宏、陝西代省長婁勤儉、山西代省長李小鵬雖然不是中央委員,但也是中央候補委員,還有2人目前都不在十八屆中央委員或中央候補名單之列。
跨省工作經歷多
對於62位「封疆大吏」而言,他們的履歷也相當豐富,多具有跨省工作經驗是一個較為明顯的特點。
公開資料顯示,31位書記工作履歷中平均跨省區市數為3.42個,其中大於3個(包括3個)地區共有25人,占80.65%,其中最多的是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分別在山東、北京、甘肅、新疆、西藏、河北6個地區有過工作經歷。
各省區市的行政首長跨省工作經歷略少於書記們,他們平均跨省區市數為2.52個,其中超過3個(包括3個)地區共有15人,占48.39%,其中有7人一直在其現任職的地方從事工作,跨省經歷較多的是黑龍江省省長王憲魁,分別在黑龍江、內蒙古、北京、甘肅和江蘇5個地方工作過。
對於跨省工作經歷,唐賢興和王向民都稱,這是中國地域廣大、省情複雜的背景所致。「具有跨省的工作經歷體現了中央鼓勵幹部交叉任職的意圖,這有助於他們經驗的積累。省級領導所處理的事情也多具有全國性和全局性,跨省經歷有助於領會中央的政策。」
此外,一位中部省份的政治學者也告訴本報,地方主政者的多地任職還有一個預防功能,即防止領導幹部和一些地方利益集團聯繫過於緊密。他說,跨省任職有利於幹部能力的全面性和多元化,有些跨省的「空降」幹部也有助於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和領導。
逾八成領導學文科
除了跨省經歷和年齡,對於地方主政者而言,他們的專業學歷背景也很受關注,在學者們看來,當下的省級領導幹部中更多具有人文社科專業教育背景,而更早時期的領導者則多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
公開的信息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31位書記中,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25人,占80.65%;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96.77%;擁有博士學位的有4人。其中,27人擁有文科教育背景,占87.1%。大部分的專業都集中在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領域,還有些人早些時候有理工科背景,但此後也轉而接受文科教育。
31位行政首長中,全部為本科及以上學歷,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26人,占83.87%;擁有博士學位的有6人。其中能夠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到的有24人擁有文科教育背景,占77.42%,他們的專業集中在經濟學和政治學領域。
王向民認為,這種省級領導幹部多具有文科教育背景的現象體現了轉型特點,近代以來,我們曾經嚮往西方的船堅炮利,在科技上的落後備受壓迫,所以建國後也特別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這使得後面一段時期的地方主政者多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但是現代社會要求治理地方,不僅僅要具備科技知識,還急需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知識,文科背景的有所增加。」
唐賢興也說,這其實是現代國家的一種趨勢,因為當代國家與社會的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面的知識和技能,而人文科學就是研究這些問題的,擁有這些專業背景。
東部籍貫占三成
在領導幹部的公開資料裡,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內容就是「籍貫」(哪兒人),但是它究竟有何寓意也並不明顯。但在統計中,還是出現一些有意思的特點,62位省區市的書記和行政首長來自全國20個省區市(籍貫),其中以東部沿海地區的居多,山東11人(山東籍書記6人、山東籍地區行政首長5人)和浙江9人(浙江籍書記2人、浙江籍地區行政首長7人)為多,共有20人,佔到了32.26%。
另外,產出「封疆大吏」較多的還有河北(7人),河南(5人),遼寧(5人),江蘇(4人),湖北(3人)。這在唐賢興看來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浙江、山東近代開發開放較早,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也較高,出更多治國人才很正常。「但這應該不是有意識選拔的結果,只是客觀上呈現出這種局面。」
王向民也稱,籍貫地對於領導幹部後期仕途的發展並沒有太大影響,「這些幹部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可能主要集中於青年時期,比如讀大學期間,這往往也不在籍貫地的大學。」他和唐賢興均認為,省級領導幹部在籍貫所在省份為官也並不必然帶來問題。
根據公開信息,62位地方領導人中有8位的現任職地方是其籍貫所在的省份,占總數的12.90%。在王向民看來,對於高級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應限於傳統社會採納的籍貫地的任職迴避,而是應該採用更加公開透明的制度,比如更加完善的選舉程序,讓人代會議上的代表或者更多群眾瞭解主政者的履歷、政績。他說:「就像前不久新華社特稿把七位政治局常委的個人履歷比較詳細完整地呈現出來一樣,也可以把省級領導的經歷和故事講給大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