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當地時間12月26日,日本東京,日本國會眾議院舉行首相指名選舉,安倍晉三當選日本第96任首相。據悉,安倍成為日本六年間的第七任首相,他曾經於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中新網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導,去年12月26日,日本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獲參眾兩院指名,就任日本7年來第7任首相。如今安倍執政已滿一月,他在內閣人事、外交、內政上均提出要「衝破危機」、重振日本。專家認為,安倍最大的日本「復興夢」在於「脫離戰後體制」,因為在他看來,日本所有的問題,都與戰後體制有關。
何為安倍「復興夢」?
去年11月,成功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的安倍晉三公佈競選綱領。綱領以「重振日本」為主題,提出要強化日美同盟,修改憲法,實現集體自衛權,提升自衛隊地位使其成為「國防軍」。當時,安倍晉三重申了其政治訴求:「我們要著手完成修憲和修改教育基本法等任務,那些在日本被佔領時代所制定的體制需要經由我們的手來改變。」
其實早在安倍第一次競選首相時,就已提出類似的觀點,開始了其日本「復興夢」。 2006年9月,安倍當選為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時就曾宣稱「要將修憲提上政治日程,發揮領導作用。」2007年5月,日本國會通過了國民投票法,該法規定了修憲必須的國民投票的相關程序。
現有的日本憲法是在以美國為首的盟軍統治時期制定的,憲法的內容等受到了美國的干涉。憲法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放棄戰爭」,「不持有軍隊」,而這些特徵使得該憲法被稱為「和平憲法」。
但日本右翼中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部被美國強加的憲法」。安倍晉三便是持這樣觀點的其中一人。
安倍晉三認為,日本的問題都應歸咎於「戰後體制」,他的「復興夢」即是推動日本「擺脫戰後體制」,擁有海外軍隊,讓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安倍在《走向新的國家》中寫道:「如果一個人舉出日本面臨的所有問題,他們都源自一個根本原因。和我五年前擔任首相時相比,我的立場沒有任何變化。我仍認為,日本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要擺脫戰後體制。」
所謂「擺脫戰後體制」,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上世紀80年代中曾根康弘提出的「戰後政治總決算」和90年代小澤一郎拋出的「普通國家論」的同義詞。具體的主要任務,就是修改戰後的和平憲法及教育基本法。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安倍晉三的最大政治目標是推動日本「擺脫戰後體制」,具體包括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實現集體自衛權和修改教育基本法。2007年年初,安倍曾表示將在參院選舉時提出修憲訴求,轉而向實現自己的理念邁進。但因養老金紀錄丟失的問題受到了強烈批評,導致了自民黨在參院選舉中大敗。同時安倍本人身患頑疾,且病情惡化,最終黯然下台。
時隔5年後,保守陣營仍然對新安倍政權抱有期待。他們希望安倍能在舊成果的基礎上,快馬加鞭,落實「修憲大業」的目標。保守陣營在新出版的書中將安倍與幕府末年的尊王派思想家吉田松陰與1970年切腹自殺的三島由紀夫相提並論,捧之為要實現「壯大國家目標」的大政治家。在他們看來,安倍新政權的最大的賣點及其對選民的最大許諾就是修改憲法,「挺起胸膛,回歸『日本人』」。
何來安倍「復興夢」?
安倍晉三出生於政治世家,祖父曾擔任國會議員;外祖父是甲級戰犯岸信介,曾任日本首相;外叔祖父佐籐榮作也曾擔任過日本首相,父親安倍晉太郎生前曾任日本外相。此外,安倍還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得意門生,曾在小泉內閣擔任官房長官要職。在外界看來,安倍晉三是個不折不扣的「右翼門徒」。
在政治理念上,安倍晉三多次表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外祖父岸信介。去年12月22日,安倍在外祖父岸信介的墓前掃墓,祭拜結束後,他對記者說:「我的外祖父(岸信介)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修改了日美安保條約,我也要以同樣信念和決斷拿出不辱家門的成績。」日本媒體說,安倍晉三自認為是一個重視國家作用的保守主義者。他表示要成為外祖父、原首相岸信介那樣的人物,主張制定獨立自主的憲法。他的目標是實現上次擔任首相期間所提出的理念。
劉江永認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安倍晉三在日本政界被右翼勢力看成「政治新星」,他的智囊團、接觸的政界人士也多是鷹派勢力;但他本身也受到來自右翼勢力的精神壓力。如果安倍不參拜靖國神社,會招致右翼勢力不滿,受到保守陣營的壓力,因此安倍往往在上台執政前會參拜靖國神社,上台後不參拜以避免外交糾紛。
在師從小泉純一郎方面,安倍晉三也學到不少執政方法。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安倍在新內閣的人事任命上,不僅希望實現官邸主導外交內政,還將黨內有力競爭對手納入內閣並委以棘手重任。這樣既培養了下屆首相的候選人,又遏制了他們各自勢力在黨內的擴張。
劉江永則表示,相較於小泉,安倍的整個思想體系更加偏右。小泉僅在靖國神社的問題上表現的非常頑固,一意孤行;安倍則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戰略考量。劉江永說,整體而言,安倍晉三是有「兩重性」的,雖然有務實和靈活的一面,但右翼面仍比較突出。
安倍「復興夢」何去何從?
時隔5年,安倍再次就任日本首相。他目標明確,特別是要推動修改包括「放棄戰爭」等內容的憲法第9條。他強調:「國民投票法的通過已為修憲搭好了橋樑,接下來該過橋了。首先該做的就是對憲法第96條的修改。」
目前日本憲法第96條規定,提議修憲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得到「參眾兩院各三分之二以上議員的贊成」。安倍晉三計劃將其改為「半數以上」。在完成對第96條的修改後,安倍將正式開始「創建國防軍」等一系列切實的修憲行動。
與5年前相比,現在的日本修憲派勢力已明顯擴大。此次選舉中獲得了眾議院54個議席,與民主黨比肩的日本維新會的黨代表石原慎太郎便對自民黨持支持態度,稱「自民黨如何修改萬惡之源的憲法很重要」。雖然新一屆眾議院中自公合計議席超過了全部的三分之二,但公明黨對安倍提出的修憲持反對態度。即使如此,如果自民黨和日本維新會聯手,議席數仍將輕鬆超過三分之二。
不過有輿論發出了不同的看法。安倍晉三提出要將日本建設成一個「美麗國家」,更坦然地面對二戰時期的歷史,但在更擔心經濟持續停滯的日本民眾面前,這一目標有些不合時宜。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就指出,日本在政治上日趨右傾化是一種危險的徵兆,日本唯有通過經濟而非軍事手段來恢復自信。
安倍晉三此次擔任首相後,低迷的日本經濟、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後重建都是其亟需解決的難題,經濟沒有起色,「復興夢」更無從談起。是否能在7月參院選舉前提交一份看得過去的經濟「成績單」,直接影響到安倍能在首相的位置上干多久。因此在上台後,安倍還在內政外交方面開出一系列「猛藥」提振日本經濟,也意欲為其執政長期化打下基礎。
1月7日,安倍晉三與經濟再生擔當相甘利明為「日本經濟再生總部」事務局掛牌,安倍任總部長,所有閣僚均為成員,再生總部設於內閣官房,負責統籌日本的經濟政策。安倍還要求將就業增長納入日本央行的職責範圍,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通過了1170億美元的支出方案,希望能使經濟復甦,這也是自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
但是,安倍這一舉動也引發了外界輿論的擔憂,安倍為了獲得參議院大選的勝利,建立自己的長期政權,會不顧結果對日本經濟冒險下「猛藥」,最終導致日本財政和經濟出現泡沫。1999年11月以來,日本已推出14輪刺激計劃,但哪次都沒有實現經濟復甦。而且,安倍近期的財政擴張計劃的規模並不算太大,安倍彷彿只是想盡快讓經濟企穩、而不是全力讓經濟恢復增長。要實現長期增長,日本就必須實施結構改革。由於日本的勞動力在萎縮,因此它必須採取更富想像力的移民政策,並讓更多女性參與就業。
在外交方面,安倍晉三的修憲、強化日美同盟舉措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安倍上任之前就宣佈要於1月下旬出訪美國,但美國方面以總統奧巴馬太忙沒時間接待為由,婉拒了安倍的要求。日本媒體認為,安倍的美國之行被推遲是因為暫時無望就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加入TPP問題拿出具體成果。此外,就安倍政府暗示可能更改「河野談話」一事,美國非正式地向日本政府表示關切。
甚至有媒體認為,任何人都不應對安倍晉三的執政抱有幻想,他第一次擔任首相時就表現很差。對內,安倍晉三缺乏領導力和創新思維。對外,他堅持將日本二戰中的一些問題「洗白」,這一行為是可恥的,當然也激怒了日本的幾個鄰國。而如今安倍晉三之所以看起來是日本現有的最佳首相候選人,是因為如今日本的政治體系狀況不佳,無法產生更好的候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