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解放軍鷹派崛起是大勢所趨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2-0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世界報報道,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解放軍的自信日漸提升。近年來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風雲變幻,南海島嶼的主權爭端、東海釣魚島中日激烈對峙,讓外界日益關注中國軍方人士的表態。最近,美國《航空週刊》刊登了一篇由大衛·拉文撰寫的特別報道,專門敘述和分析了中國軍方幾位著名的鷹派人士,本報編譯此文,僅供讀者參考。

解放軍中將氣走日軍中將

2012年10月29日晚,對於參加澳大利亞陸軍司令會議的各國軍事首腦而言,這原本應該是個輕鬆自在的夜晚。他們換下軍裝,聚集在墨爾本皇冠賭場內,享受晚餐並時不時討論一番。直到來自中國的任海泉中將走上講台,氣氛才有了變化:一開始他的言語充滿了十足的外交辭令,但接近尾聲時卻冒出了火藥味。

任海泉告訴其他15個國家的軍事首腦,「有人」無視二戰結果,挑戰戰後秩序。此番言論直指在東海島嶼主權問題上與中國存在糾紛的日本。任海泉將軍說:「任何人都應牢記歷史,並從中吸取教訓」,「法西斯國家點燃的戰火曾席捲整個地區,致使包括澳大利亞達爾文市在內的許多地方被炸毀。」

據當時在場的官員透露,在任海泉發表演講時,會場出現了具有衝擊性的巧合——該賭場每晚定時燃放的煙花飛上天際。與會者稱,台下的日本高級軍官明顯面露不悅,任海泉將軍的演講一結束,日軍中將中川義明及其隨行官員便離開了會場。

實際上,這次任海泉在晚宴上態度鮮明的講話並非個案。在解放軍高官日益強硬的言辭中,他所傳達的信息具有代表性。

近來,中日釣魚島糾紛以及中國同東南亞國家有關南海一系列島嶼的爭議,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不過,中國軍方官員的強硬姿態意味著,中國的政治和外交政策出現了意義深遠的變化,這些變化超出了當前問題的熱度。

這其中更為強硬的官員甚至呼籲發動「短暫、猛烈的戰爭」來維護中國的主權。也有人呼籲「先發制人」,為「衝突做好準備」或者「殺雞儆猴」。他們時常指責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的戰略,但一般不會明指美國,任海泉將軍在墨爾本的演講中也只是指責「外部國家」致使亞洲衝突複雜化。

當前,外國軍事分析家無法確定這些鷹派軍官是否代表著中國230萬軍人中多數人的看法以及是否會對外交政策產生真正的影響。此外,外界也不清楚作戰指揮官是否認同這些 「鷹派人士」的看法。

不過,對於這些「鷹派」的活躍表現,外界有一種普遍認可的解釋:現在解放軍有了可以談論的話題。據西方估計,中國的軍事預算已飆升至近2000億美元,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這些預算被用來購置戰艦、戰鬥機和導彈,從而使解放軍做好應對遠距離衝突的準備。在近代歷史上,中國首次擁有了能夠用來爭奪遠離其沿海水域、有爭議領土控制權的武力。

同一時期裡,中國還成為強大的貿易國家,並擁有了綜合性的全球商業和外交關係網。這意味著軍事決策者越來越關心海上航線(尤其是南海航線)的安全——中國商品的出口和重要能源及原材料的進口都依靠海上航線。但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李南的看法跟別人不一樣:「直到最近,中國還沒有太多海外利益。北京也未捲入外交政策危機。」

鷹派聲音越來越引起共鳴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中國軍事科學院的副院長,任海泉將軍並非中國軍方最強硬的鷹派人士。近幾年來,中國軍方出現了大約20位態度強硬的「鷹派」,這其中包括空軍上校戴旭、陸軍少將羅援以及海軍少將張召忠。他們的評論及博文在官方媒體、軍事刊物和專業網站上廣泛流傳,滿足了眾多國內觀眾希望瞭解中國當前軍力與周邊安全態勢的需求。

華盛頓智庫亨利·史汀生中心中國外交與安全政策專家孫雲(音譯)認為,「這些言論有助於逐漸增強中國國民的自豪感及愛國熱情,讓他們體會到中國在當前政府的領導下已經強大起來,並且擁有了能與其他大國抗衡的實力。」

實際上,新型戰艦、坦克、導彈和戰鬥機進入中國軍隊服役,已經成為國內外廣泛報道的一部分,中國軍方專家的評論是必不可少的。他們不斷分析這些新型武器可能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它們在中國同美國及其盟國爆發戰爭的想定中發揮的作用。

中國空軍上校、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戴旭因時常建議「動武」而聞名。鑒於2012年中國同日本在東海、同越南和菲律賓在南海發生了糾紛,戴旭建議通過一場短暫、具有決定性的戰爭(如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來實現長期和平。他說,華盛頓不會因這些領土糾紛冒險與北京交戰。2012年8月28日,戴旭在《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既然我們已經判定美國在東海的舉動是虛張聲勢,那麼就應該動些真格的來應對這些挑釁」,「這其中包括越南、菲律賓和日本,它們是美國在亞洲的三隻走狗。我們只需要殺死其中的一隻,剩下的兩隻馬上就會投降。」

此外,戴旭還在其2009年暢銷書《海圖騰-中國航母》中指出,中國的新型航母(2012年9月入役)是海上復興的標誌。在2010年所著《C型包圍》一書中,戴旭明確指出,中國必須突破美國及其盟國在中國周圍構建的包圍圈:從日本北部、經韓國、台灣地區、東南亞、印度到阿富汗。

陸軍少將羅援是中國政協委員。羅援經常身著軍裝現身電視節目或討論會,針對海事糾紛問題發表鷹派言論。他建議,台灣地區和中國大陸應該向釣魚島派出數百艘漁船,打一場海上人民戰爭,把面積小、無人居住的釣魚島劃為靶場。

2012年9月29日,羅援在杭州參加研討會時稱,中國飛機可在週一、週三、週五轟炸釣魚島,而台灣則可在週二、週四和週六轟炸釣魚島。

有時候,羅援少將也會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包括他最新建議中國組建美國式國家海岸警衛隊,使中國在海上執行維權和執法任務的九個部門和單位形成一體。在接受路透社的電話採訪時,羅援表示,「所有中國軍人有責任履行鷹的職責」。

羅援少將表示,今年在南海、東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很高,因為相關主權聲索國確立了國內法律,使重疊主權要求「合法化」,並部署了軍隊。這意味著中國必須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他說,「表達出你的立場和底線至關重要,這樣外部才清楚中國決心以外交手段解決爭議,但中國絕不懼怕衝突」。這些觀點基本上與中國國防部的立場保持一致。中國國防部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永不動搖。「與此同時,中國始終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堅持通過對話談判、平等協商來解決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和問題。」

「一旦開戰,美國會跑得像兔子一樣」

據西方估計,中國的軍事預算已飆升至近2000億美元,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這些預算被用來購置戰艦、戰鬥機和導彈,從而使解放軍做好應對遠距離衝突的準備。在近代歷史上,中國首次擁有了能夠用來爭奪遠離其沿海水域、有爭議領土控制權的武力。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中國軍方鷹派人士發表有爭議言論的範圍,說明了中國言論自由的擴大。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總裁Patrick Ho指出,「這是真正的辯論,即使在中國軍隊的高層,也有保守派和自由派,與美國和歐洲一樣。」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表示,對於一個大國而言,關於國家安全的問題存在爭論是很「正常」的。「在美國,國家安全辯論一直非常激烈。但當它發生在另外一個國家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很奇怪。」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少將是最著名的鷹派評論員,經常出現在CCTV-7、CCTV-4和其他官方電視節目中。高舉「反美」大旗的張召忠並不看重美國的軍事力量。2012年8月12日,張召忠在電視節目中稱,「如果中日因釣魚島衝突開戰,美國必然會跑得像兔子一樣」。曾就讀於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的張召忠認為,中國周邊國家的戰鬥能力對中國並不能構成威脅。

有時候,鷹派高層人士也會把「火力」集中在對中國領土或尊嚴的挑釁上。去年9月,東京宣佈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此事令中國極為憤怒,中國官方媒體發佈了張召忠、羅援、戴旭等10位將軍的聯合倡議。他們呼籲中國政府對東京採取強硬立場,指責日本右翼勢力正把日本推向軍國主義復興的邊緣。

這些中國軍方鷹派的警告,使亞太地區國家對中國的領土意圖顧慮重重。東南亞國家正強化與華盛頓的關係,提高軍費開支。安倍晉三當上日本首相後,建議增加日本國防開支,理由是中國反覆進入兩國有爭議的水域——這是11年來日本首次增加國防開支。

在墨爾本,任海泉解釋說,北京軍事建設的目的只是為了防止國外入侵的重演。他說:「為了防止歷史悲劇重演,除了發展適當的軍事力量之外,中國別無他選。」

安全專家認為,隨著解放軍戰力的提升,軍方鷹派人士的強硬立場可能會令衝突發生幾率升高。在釣魚島問題上,一旦激起公眾輿論,就很難做出讓步或妥協。正如曾擔任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戰略顧問的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沈丁立所言,「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政府也會因此受傷」。

用「紅白臉」 替掉「一個聲音」

在一些中國外交政策研究者看來,鷹派的崛起是北京「紅臉-白臉」戰略的一部分,意在影響涉及有爭議領土的外交談判。

然而,對於焦慮不安的鄰國而言,這種以30年軍事發展所得力量為基礎的強硬言論,正傳遞著一條令人不安的信息:正在崛起的中國或許準備使用武力。而這與中國文職領導人反覆強調的「和平崛起」相悖。

隨著中國新任領導人習近平開始著手在黨及軍隊內樹立威望,中國軍方同領導層之間的這種關係將引起外界的密切關注。習近平明確表示自己會成為一名堅定的民族主義者。2012年11月,習近平上台後第一次發表的演講便充滿了愛國意味,他呼籲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作為中央軍委主席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曾花費數年時間鞏固在軍中的地位。例如,習近平大學畢業後所從事工作之一便是擔任耿飆的私人秘書;耿飆是一名具有創新意識的軍事領導人,當過中國的國防部長。此外,習近平同一些解放軍高官間的關係很好。就連習近平的妻子彭麗媛也是中國軍隊的一員。分析家指出,習近平的家庭背景及自身經歷,將使他能夠游刃有餘地對中國軍隊施加控制。對此,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表示:「習近平不需要向中國軍方證明任何事。」

儘管目前還無法判斷習近平是否會鼓勵或默許這些「鷹派」將軍們的言行,但政治分析家卻一致認為,中國軍方「鷹派」會在迎合政治領導層的心意時保持沉默。例如,2011年初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時,北京需要確保這場高層訪問順利進行,因此,在胡主席訪美期間,中國官員並未發表強硬言論。

香港媒體曾經評論說,中國人跟外國打交道的單一渠道、單一立場,極易被外國的多種手段、多種聲音、多種機構的配合所利用、鉗制,很多時候中國甚至無法辯駁,一次又一次地吃啞巴虧。中國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專家學者、軍方、媒體都有對領土領海、對外戰略等國家重大事務表達看法和立場的權利。多種聲音彼此配合、相輔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才能讓專門的對外渠道更加游刃有餘、得心應手。不同的聲音和立場相互配合是好事,只有一個立場和聲音其實並不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中國人一向對外「說話算數」,並堅持既定政策的「連續性」,雖然言而有信,但外國人卻不吃這一套,往往讓中國無法靈活應變,而別人卻經常以政黨輪替或議會政治、選民政治為借口,輕易化解其不利與尷尬。國外的選舉政治和議會政體,能圓熟地利用這種技巧,屢試不爽、每每奏效。凡是遇到不利於其國家的問題或事件,政府不便出面時,往往由議會、學者、媒體甚至民眾出面鼓噪,或「抗議」,或配合,或反制,政府則在邊上打圓場、和稀泥或坐收漁利。

評論還說,中國外交、國防、安全等主管部門「唱紅臉」,代表政府的聲音,這當然是對的。但在形勢變化的時候,必須有一部分其他的部門、人士或組織站出來,從不同的角度,發出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安全、領土領海主權的多種聲音,這些聲音儘管聽上去不同於政府的觀點,但只要有利於維護國家的利益和主權,這種「唱白臉」的角色就是可取的、可愛的。

處理國家對外事務也需要與時俱進,一切從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出發。這是國家根本利益之下的策略技巧,是「左右手」、「紅白臉」之間的靈活配合。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乃至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國,都已經把「紅白臉」交替使用、交替發出不同的聲音以維護其國家利益。

中國也要運用新思維、拿出新手段,以兩手對兩手,靈活地變換「紅白臉」。否則,在領土領海主權等國家核心利益及戰略權益等方面,繼續一以貫之地堅持一個立場、發出一個聲音,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被動和無奈,甚至可能陷入戰略困境而導致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

      責任編輯:書亞
中美兩軍高官通電話談地區安全      [2013-03-13]
習近平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      [2013-03-11]
軍方:打勝仗是解放軍看家本領      [2013-03-08]
解放軍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2013-03-06]
解放軍代表:釣島之爭 打勝完全有能力      [2013-03-05]
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2013-03-04]
外媒:解放軍需30年建航母艦隊      [2013-03-04]
解放軍3艦抵巴基斯坦參加軍演      [2013-03-03]
外媒稱解放軍近期無力挑戰美軍      [2013-03-02]
解放軍將展硬實力 航母需實戰      [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