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港媒:中共60後須落實還權於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2-07]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大公網2月7日發表評論,原題為《中共政壇60後分析:未來執政須解決還權於民問題》

「60後」作為中國政壇的一支有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最近結束的地方兩會,「60後」省級官員就大幅擴容:生於1960年的「60後」陳敏爾出任貴州省省長,使得全國的「60後」省長增加至4人,前三位是河北省長張慶偉、新疆區主席努爾•白克力、福建省長蘇樹林,再加上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湖南省委書記周強、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團中央第一書記陸昊,「60後」省部級官員已達到8位,其中孫、胡兩位更是晉陞為政治局委員,進入中共的決策層和國家領導人行列。而從副省長來看,本屆地方兩會更是有71位「60後」履新,從而使「60後」副省長群體總人數達到了112人,其中女性「60後」副省長為14人。如果再加上上一屆省委中有118位「60後」常委(這其中絕大部分常委會獲得留任,再剔除一些重複的),中國「60後」省部級官員(包括副部級)總共可達200人。

以年代來劃分,「60後」之間橫跨10年,最大的今年已54歲,最小的今年則44歲。作為一個群體,「60後」崛起於中國政壇,既是自然規律使然,也是中共幹部年輕化的結果。雖然「60後」官員在中國政壇還唱不了主角,但他們最大的優勢是年齡,按照自然的進化規律,18大結束後他們最大的才58歲,正是政治上大有作為的時候,而要大有作為必須進入權力中樞。所以,從19大開始的20年,即到中共22大,會是「60後」主導政壇的時期,他們中間勢必會有人成為中共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從中國來看,18大後的30年會是中國崛起的關鍵時期,中國能否在這30年內成為世界主要大國,將與「60後」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他們將影響未來中國的走向與命運。所以,考察這個群體的思想、特質及執政風格,對於我們認識「60後」官員群體和中國未來的發展,非常必要。

政壇「60後」高官現象是中共幹部年輕化的必然結果

「60後」幹部在中國省部級以下的官員中已經佔據主角,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省部級官員中的「60後」現象。

「60後」高官群體的出現,主要得益於中共的幹部年輕化戰略。

文革結束後,中共幹部隊伍青黃不接,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幹部被起用而走向領導崗位,有感於此,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幹部年輕化」就作為一項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任務被提了出來。1981年6月,中共十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式提出幹部「四化方針」,即在堅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實現各級領導人員的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十二大黨章把「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寫入黨章。此後,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就成為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針。

幹部「四化」的關係是:革命化是「四化」的前提,是黨的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對幹部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年輕化是對幹部自然條件的要求,是針對中共幹部隊伍的狀況和黨面臨的任務提出的;知識化和專業化則是「四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班子成員應當具備一定的科技、文化、專業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專業結構。幹部「四化」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但就當時而言,特別應該關注的是年輕化,因為它是適應新陳代謝規律,針對當時幹部隊伍嚴重老化而提出的,要不斷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以保證社會主義建設持續不斷發展,保證中共的事業後繼有人,就要實現年輕化,使廣大幹部年富力強,在幹部隊伍和領導班子中有老、中、青,形成梯次年齡結構,因此,年輕化有著特殊的含義和特別重要的意義。

有鑒於此,中共對幹部隊伍的年輕化非常重視。在省區市黨委換屆中,中共明確要求省級黨委班子中,50歲以下的要有3名,45歲左右的要有1名;同時,進一步規範了任職年齡,規定省委書記、政府正職副書記為65歲,紀委書記為63歲,其他為60歲;在提名上述三類任職人員時,如果年齡分別已經是63、61、58,則一般不列入提拔行列。在這一規定之下,在領導班子配備上呈現出「4、5、6」的三級梯次格局,即:既有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60歲左右),也有50年代出生的(50多歲),還有60年代出生的(40多歲),形成老中青搭配的官員格局。

「60後」高官群體的特徵及從政路徑

對大多數觀察者而言,「60後」省部級官員給人的印象是年輕、高學歷、有實踐經驗和人文社科背景等。

首先是年輕。40多歲的年齡在高官隊伍裡還是一個年輕的年齡。需要強調的是,「60後」官員雖然年輕,卻很早在團組織工作時得到了培養。分析「60後」省部級官員的個人履歷,很多人都有共青團工作的經歷,像前述8位省部級正職領導,周強、胡春華和陸昊都是曾任和現任團中央第一書記,努爾•白克力也曾擔任新疆大學團委書記。此乃因為,「60後」考上大學後,成為恢復團組織時的第一批團員。作為中共的預備人才,在共青團系統裡鍛煉出來的年輕幹部,往往成長很快,也因此比較年輕。

其次是高知化。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人在其接受教育的階段中國還處於戰亂和動盪中,那時教育也不發達,許多人沒有機會入學,而是靠戰功陞遷的;50年代出生的人則經歷了「上山下鄉」,耽誤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佳年齡。與他們相比,「60後」官員在改革開放年代長大,大部分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期間進入正規高等院校學習,具有完整的教育經歷,此外,很多人還在從政之餘再升造,所以,他們不但是一般的有知識,而且學歷層次都較高。據統計,在已知學歷的159名「60後」省部級高官中,10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而本科及以上學歷則占99.37%。其中,獲得博士學位者72人,占比45.28%;獲得碩士學位者68人,占比42.77%。7位「60後」省部級正職官員全部具有研究生學位。不過,在獲得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幹部中,逾2/3是通過在職學習獲得的。

第三是人文社科背景的多。與「知識化」相連的是,「60後」高官多數具有人文社科背景。統計發現,在158位獲得學位的省部級官員中,人文社會科學學位獲得者有97人,占比61.39%;理工科學位獲得者61人,占比38.61%。而在97位人文社會科學學位獲得者中,管理學學位獲得者最多,為39人,占比40.21%;其次是經濟學學位獲得者29人,占比29.89%,而法學學位(包括法律、政治學等專業)獲得者有19人,占比19.59%。眾所周知,中國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領導人被稱為工程師治國,這是因為他們當年在大學接受的理工科教育,其知識結構和思維更多呈現理工科的思維特點,帶到國家的治理中,就形成了工程師治國。工程師治國有其優點,但缺陷也很明顯,就是容易缺乏全局觀念,「見物不見人」,對國家的法律制度建設不太重視。工程師治國的這個缺點會被有人文社科背景的官員的施政所彌補。尤其是經濟、管理、法律知識與中國國情和發展所需相適應,因此,具有人文社科背景的領導幹部群體崛起,符合現代國家治理的趨勢。

第四履歷完整,有豐富的實踐經驗。「60後」高官少有在某個職位上呆很長時間的,也很少在某個行業和領域為官並得到提拔重用。一般來說,他們都在多個崗位得到鍛煉,有些崗位的行業跨度還非常大,並有著中央與地方的工作經歷。這主要源於中共的幹部交流機制。除非某些非常特殊的專業性強的職務,否則,中共的領導幹部需要定期交流任職。以8個省部級正職領導幹部為例,他們都在多個地方和部門擔任黨或政府的一把手,除白克力和陳敏爾外,都有著中央和地方的工作經歷。這使得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管理能力,能夠比較熟練地駕馭局面。

「60後」高官的上述特徵致使其仕途一帆風順,從職務晉陞的速度來看,統計發現,「60後」擔任副部級領導幹部時平均任職年齡為43.8歲,從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到晉陞至副部級的平均年限為21.3年,晉陞至副部級的最短年限是14年,晉陞至正部級領導幹部的最短年限為22年。雖然「60後」高官的從政路徑各不相同,但仍然可以根據不同標準劃分不同類型。如果按照「60後」擔任省部級領導幹部之前的主要任職經歷為標準進行劃分,大體可分為六類:

第一類是機關路徑,即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黨政機關工作,由科員逐步晉陞至省部級領導幹部行列。機關路徑又分高層機關路徑和基層機關路徑。

第二類是共青團路徑,即大學畢業後主要從事共青團工作,後轉入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要職。

第三類是國有企業路徑,即大學畢業後主要在國有企業工作,並逐步晉陞到高級管理人員行列,後轉入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要職。

第四類是大學路徑,即大學畢業後主要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逐步晉陞至大學高層管理人員,後轉入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要職。

第五類是研究機構路徑,即大學畢業後主要在科學研究機構從事科研工作,逐步晉陞至科研機構的高層管理職位,後轉入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要職。

第六類為其他路徑,包括從新聞媒體單位、作協和軍隊晉陞,後轉入黨政機關擔任省部級要職。

      責任編輯:SalviNg
中共領導走基層釋放共富信號      [2013-02-07]
全國70位副省長「60後」占7成      [2013-02-05]
中共新領導層密集「走基層」      [2013-02-04]
中共號召節約影響中國年會消費      [2013-02-03]
台大學生欲加入中共或被罰款      [2013-02-02]
媒體關注中共清除不合格黨員      [2013-01-30]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習近平主持      [2013-01-28]
新華:中共有望啟反腐立法程序      [2013-01-27]
專家:中共新領導層對反腐路徑有清醒判斷      [2013-01-23]
美高官:不要讓中共對統一絕望      [201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