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歐洲經濟困境 對中國十大影響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2-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2月23日報道,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原歐洲研究所所長裘元倫研究員在《中國評論》月刊1月號發表專文《歐洲經濟困境對中國的十大影響》,作者認為:「歐洲至今大約已經持續了三五年的經濟困境,對中國有十大影響,其中正面、積極的與負面、消極的各占一半。」。文章內容如下:

負面、消極的影響

第一,歐洲經濟困境,加強了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並拉低了全球的經濟增長和就業。考慮到2011年歐盟國內生產總值達16.27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1.3%(此比率受匯率變動影響較大);歐元區官方黃金儲備達11931噸,占世界官方黃金儲備的40%;歐洲國家2009年對外直接投資流出存量達99831億美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世界上還存在著第二個「經濟歐洲」。因此,這種消極影響尤其嚴重。這對於「對外依存度」很高的中國經濟來說,是一個不利的外部因素。、

第二,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但對於如何真正落實2003年公佈的中歐「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中的「戰略」二字,至今雙方都還沒有做出令人註目的「大手筆」。中歐關係的實際主要內容依然是經貿關係,例如中德關係基本上是相互「做生意」,包括貿易、投資、科技合作等。歐洲經濟困境不利於中國對歐出口,也不利於歐洲資本來華投資。

第三,世界對歐元信心的搖擺,不利於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多樣化、分散化、風險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也未必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其實,中國既不願擁有過多的美元資產,也不願擁有巨額的歐元資產。但是,在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英鎊行嗎?瑞士法郎行嗎?日元行嗎?中國自己的人民幣,雖然其影響在不斷擴大,但至今仍是不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因此,目前隻能主要繼續擁有美元與歐元資產。美元的霸權力依然不宜小視,對歐元的存續力也沒有理由悲觀。

第四,歐洲經濟困境,不利於世界多極化進程,而中國願意看到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但是世人和國人也不宜因歐洲目前的經濟困境而過於貶低歐洲這一「極」。人們這幾年看到的現實是,歐洲在國際治理方案、國際組織活動規範、國際規則制定、國際倡議提出、國際問題解決、國際援助提供等諸多領域一直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令人不可忽視的作用,給人以一種獨特的、有點奇怪的感覺,似乎歐洲目前的困境對此並無太大影響,歐洲人「照幹不誤」。歐洲的有些作用、影響,有時連美國都不及。

第五,歐洲經濟困境,可能會使歐洲人與中國人的關係變得更加敏感複雜。歐洲人對「經濟中國」與「政治中國」的崛起都很敏感(但其「敏感」程度有時似乎又不及美國?),一部分歐洲人對此有些擔心;而在中國知識份子中,則有一些人已把歐洲看成是「沒落的貴族」、「歐洲在全面衰落」、「依然傲慢的『窮』富人」、「歐元區與歐盟定將瓦解崩潰」等等。歐中雙方媒體各自都對對方發出不少貶損性的負面信息。這些都對增進中歐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與理解不利。

筆者為祖國最近30年、尤其是21世紀頭十幾年所取得的偉大輝煌成就而自豪,而且深信今後十年內中國一定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也對歐洲一直抱著批判的和謹慎樂觀的態度。因為歐洲今天依然走在時代前列。最近500年的人類文明發展史,總的說來,歐洲一直是先行者。但是「先行者」決不等於是「永遠的成功者」,正因為是先行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更會不時地伴隨著挫折和失敗,然後從中吸取教訓,繼續前行。這就是目前歐洲的處境。歐洲的社會福利制度和以「歐盟」形式表現出來的新型國家關係,就是兩個典型的案例。

正面、積極的方面

第一,歐洲經濟困境,使西方制度的影響力、吸引力、說服力都進一步下降。許多西方人自己也都承認這一點。這是中國所樂見的。同時,眾多的中國知識份子對下述一些重要問題,是有清醒的認識的:

一是把後起的新興國家追趕乃至超越老牌大國,看成是一個自然的、正常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前就已有過德國追趕英國、日本領先中國、美國超越歐洲的先例;而今,這一進程正在加速,因為後起者可以方便地利用人類文明進步的大量成果,加上有的後起自己也具有相當的創新能力。

二是對由這一進程引起的世界格局變動程度有恰當的認識,認為西方(包括美、歐、日)力量的確在明顯下降,但這是相對的,迄今為止的世界暫時依然還是西方佔著主導地位。不過,它正經歷著複雜變化。

三是對於「模式」問題,世界上重要國家很少有領導人貿然下結論。筆者不是「模式」問題行家,但卻有自己的判斷標准,認為區別「模式」的核心問題是「資本」與「勞動」的關係:在美國,在這對關係中,比較明顯傾向於「資本」,所以叫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在歐洲,大多數人追求「資本」與「勞動」二者之間達成某種相對平衡,所以叫社會市場經濟「模式」;至於「社會主義模式」,至少從理論上說,理應比較傾向於「勞動」,倘若果真如此,將對未來世界發生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第二,歐洲經濟困境,加上美國也存在許多困難,使「經濟中國」的份量更加加重,被公認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之一;使「政治中國」的影響力更加加大。一部分西方人自己也認為,力量對比正在變得日益不利於西方,其根本原因在於經濟:中國GDP連年高速增長,而西方卻停滯不前。而且這種局面也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顯然有利於中國。

第三,歐洲經濟困境,使歐洲不少公司資產貶值,有利於中國擴大對歐投資。除了資源,中國最感興趣的是技術與市場,當然還有品牌、商標和專利權以及「影響」等。通過收購歐洲有價值的公司企業,有助於加快做到這一點。當然,中國對歐投資迅速增長對歐洲也是有益的。

第四,對於歐洲乃至西方經濟困境,中國人明白,西方終將從危機中走出來,從現在算起,快則兩三年,慢則四五年。甚至不能排除目前人們最不敢想像的一種可能性:在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危機、歐洲債務危機以及歐洲一體化危機洗禮之後的歐盟及其歐元區,將日漸以嶄新的強者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這些預期,有助於促進中國的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加緊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的、更激烈的競爭,包括貿易摩擦和糾紛。

第五,歐洲經濟困境,讓中國從中吸取了許多教訓,等於是「免費」給中國上了一課。例如,社會福利要量力而行,財政收支應量入為出,貨幣金融應加強監管,必須勇於推進必要的改革,善於尋找經濟合理性與政治可行性之間的平衡點等等。

      責任編輯:李可為
外媒:中共領導人深知國家經濟和政治發展已到轉折點      [2013-03-11]
分析指貨幣戰無益全球經濟復甦      [2013-03-08]
商務部長就「發展國內外貿易和促進經濟合作」答記者問      [2013-03-08]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要點      [2013-03-07]
委員王紅籲設地方經濟發展指標      [2013-03-07]
中三角打造經濟發展第四極      [2013-03-06]
非公有制經濟對就業率貢獻超八成      [2013-03-06]
張高麗:用心做好經濟工作 實現良好開局      [2013-03-06]
工商聯主席王欽敏闡釋民營經濟發展方向      [2013-03-06]
王欽敏: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企業超1000萬個      [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