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劉延東出身:父曾任農業副部長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3-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007年8月11日,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的劉延東(右二)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看望當地幹部群眾。

【文匯網訊】據華商報報道,劉延東祖籍江蘇南通,1945年11月出生。在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她是唯一的女性,去年的十八大上,劉延東與孫春蘭一起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延東也是繼吳桂賢、陳慕華、吳儀之後,新中國第4位女副總理。

家庭:父親曾任農業部副部長

劉延東低調的做事風格,讓她的家世鮮為人知。其實,她也是老一輩革命家的後代。其父劉瑞龍是1927年就加入中共的「老革命」,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的創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前,曾擔任蘇皖邊區政府第一副主席,對革命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劉瑞龍曾擔任農業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是我國「三農」戰線的卓越領導人。劉瑞龍與夫人江彤育有4個子女,劉延東為次女。

任職共青團:和胡錦濤、李克強等共事

1964年,劉延東進入清華大學工程化學系學習,其間還擔任過政治輔導員職務。

1970年3月畢業後,她在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化工廠當了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後又進入北京化工實驗廠工作,先後擔任黨委宣傳科幹事、車間黨支部書記、廠黨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黨委副書記等職務。她正式進入政壇是在1980年,先在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工作,第二年又出任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副書記,當時她只有36歲。

1982年,劉延東從北京市朝陽區委副書記任上調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當時的領導和同事有胡錦濤、王兆國、李克強、李源潮等。此後,她先後擔任團中央常務書記,全國青聯副主席、主席等職。

統戰事業:說服各省更多從黨外選幹部

作為女性國家領導人,劉延東還十分重視學習,1990年開始,已經45歲的劉延東在公職之餘,連續用8年時間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學位、吉林大學法學博士。

1991年開始,劉延東進入中央統戰部工作,先後任中央統戰部副秘書長、副部長、部長等職務。在統戰部工作16年,劉延東在吸納「新社會階層」方面,頗有成果。

中共十七大前,中新社曾發表文章評價統戰部的工作,稱「過去五年來,這個部門至少為共產黨聯繫了超過5000萬的新朋友」。

同時劉延東在任期間她曾盡力說服各省領導人更多從黨外提拔幹部。「她在這一方面有推動作用,」位於美國華盛頓的著名美國智庫機構——布魯金斯學會的李成表示,「在她的領導下,統戰部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兩位非黨內人士升任部長職務」。

這兩位官員是科技部部長萬鋼和曾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

個人魅力:訪港時被稱為「劉旋風」

作為一個成功的女性領導者,多個媒體曾評價:劉延東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自然地流露出女性特有的氣質美感。

如2010年5月25日,擔任國務委員的劉延東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出席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製成立儀式,就被美國媒體大加讚揚。

最讓輿論津津樂道的是2004年5月,劉延東首次以全國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長的身份赴港訪問。其間,劉延東出席了三十場左右的各種活動,日程從早餐時間到深夜幾乎排滿,故港報詼諧地稱之為「劉旋風」。儘管連隨行的工作人員和記者都有些吃不消,劉延東始終神采奕奕面帶微笑,使人不得不佩服其過人精力和精神狀態。

香港的輿論認為,劉延東做事果敢幹練,但又不失女性的溫柔,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可稱「剛柔並濟」。

劉延東還多次對記者的報道致謝,並誇獎媒體具有敬業精神和專業水準,表示願和記者「交朋友」,盡顯其謙和周到的行為風格,贏得了國內外媒體的尊重。2012年,《財富》雜誌列出了10位引導全球經濟未來的女性,劉延東赫然在列。有觀察人士稱讚她是一位致力於促進中國與外界合作的改革家。

如今,劉延東走上副總理的崗位,公眾期待她有更好的表現。

2013全國兩會
      責任編輯:SalviNg
劉延東:工作中要忘記性別      [2013-03-17]
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為國務院副總理人選      [2013-03-16]
俞正聲出身名門望族 高而不貴      [2013-03-11]
韓10大集團4成外部董事乃高官出身      [2013-02-27]
劉延東出席樸槿惠就任總統儀式      [2013-02-25]
劉延東今將出席樸槿惠就職儀式      [2013-02-25]
傅蘋入奧巴馬團隊 勞改犯出身      [2013-01-26]
31省市一把手逾八成文科出身      [2013-01-24]
中央機關近3年新公務員9成出身普通      [2013-01-08]
韶關已成為貪腐官員「重災區」      [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