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任何不以公開定價公式為手段的成品油定價新機制,都是『耍流氓』。」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3月26日晚間,當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公佈之後,國內的某能源研究員將其MSN簽名改寫成了上面這句話。
國家發改委宣佈下調油價,汽油、柴油最高零售價格分別降低310元/噸和300元
但在該研究員看來,國家發改委都沒有向社會公開,核心的定價計算公式內容和掛靠的油種,這意味著僅僅是調整時間得到縮短,但是任何一個社會階層,仍然無法對國家發改委能否及時調整油價、是否調整到位、為何如此調整的行為,構成事實監督。
或為短期方案
自3月27日起,每噸汽柴油價格分別降價310元、300元,折合全國平均每升降低0.23元、0.26元。這也是今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在滿足國際三地原油價格漲跌幅度和國內運行時間窗口後的第一次迅速調整。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宣佈,對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調整,調價週期從22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取消4%的幅度限制,但是如果10個工作日汽柴油價格變動幅度不足5分錢/升,將不做調整,移到下一次調價合併計算;當國內價格總水平出現顯著上漲或者發生重大突發事件,以及國際市場油價短時間內出現劇烈上漲等特殊情形需要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時,由國家發改委報請國務院同意後,可以暫停、延遲調價,或縮小調價幅度。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新機制對外表示,國內油價能夠更加靈敏地反映國際市場油價變化,大大遏制市場投機。按照新機制要求,成品油價格每10個工作日都會調整一次,該降就降,該升就升。
「我們最期望看到的東西,一樣沒有出來,新機制仍然非常不透明。」卓創資訊及金銀島等一些專業資訊機構研究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抱怨稱。長期以來,大家都在猜油價,尤其是當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挫時:比如時間窗口和漲跌幅度均已滿足,但發改委就是不調整;又比如,當國際原油價格完全觸及上漲4%和國內運行22個工作日的窗口後,又往往因為春節、全國兩會等特殊時間,不能實現調整。
顯然,新的定價機制下,上述詬病仍然未能消除。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等業界專家認為,短期看,現行方案仍不是最終方案,或者說僅是市場化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性方案,有待繼續深入完善。
資料顯示,此前的「22+4%」方案運行4年多來,國家累計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10降15升共25次調整。相對應的,新的定價機制會讓調價週期更頻繁,價格趨勢更接近國際油價走勢。
另外,有分析認為,儘管新的定價機制仍然只是形式上的進步,但由於調價週期縮短、時間窗口縮短,將對國內在成品油市場的囤積炒作者構成直接打擊。
長期利好三桶油
在被市場詬病形式大於內容的同時,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卻為國內主要石油開採及煉化企業打開了進一步減少煉油虧損的窗口。
記者注意到,新機制在掛靠原油品種上,已經明確了要更加靠近我國原油進口品種。這意味著,被認為長期與國內實際情況脫軌、先前調價規則中掛靠「三地原油」價格已不適應於現在原油進口的需要。
有研究者在充分比對國內進口原油價格與主要國際油價時發現,美國能源署也將布倫特原油作為油價基準,布倫特原油對全球油價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布倫特原油無論是期貨價或是現貨價,應該是最理想的掛靠油種之一。而布倫特油價與我國進口原油的進口價格擬合程度僅為60%左右。
除此之外,我國此前掛靠的「三地原油」中的某些油種區域特性明顯、交易量小,也容易被人為在期貨市場進行價格操控。
「新定價機制將新的掛靠油種列為國家秘密,不對外公佈,有出於減少國際市場針對性炒作的考慮;時間上的調整,使得國際原油市場行情更加及時傳導到國內,有利於國內生產商生產的積極性,也大大減少了市場人士的投機空間,有利於市場正常平穩運行。」金銀島分析師韓景媛說。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進口原油量2.71億噸,日均進口原油540萬桶,全年加工原油4.679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7.9%。
「過去我們一味對外公佈掛靠油種,吸引了大批國際市場賣家和國內石油巨頭在國際期貨市場展開對賭甚至惡意炒作,已經給國家帶來了巨大損失。」據前述不願具名的能源研究員透露,國家層面正在考慮出台限制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石油巨頭企業參與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交易的政策,其目的也在於規避國際市場風險,確保國內石油安全。
伴隨新機制施行,有機構判斷,預計在清明節放假之前,中國將迎來新機制運行下的第一次油價調整。
「在我們看來,這一趨勢是有利於減少虧損的。」中國石化總部煉油事業部一位消息人士介紹說,因為時間跨度大、調價週期長,過去遇到特殊節日或重大活動,油價調整總是難以落地。可以預期,新機制將為煉油板塊減少虧損提供政策支撐,至少能保障煉油在原油價格130美元/桶以下時不虧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