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騰訊否認微信進入收費時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0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近日,關於微信是否會收費在網上引發熱議,騰訊微信新聞發言人說,目前微信業務還沒有盈利模式。

據新華網報道,連日來,發改委某專家的一句「如果微信不該收費,那短信為什麼要收費呢?」激起了人們對於「微信是否會進入收費時代」的極大關注。3月31日,工信部部長苗圩也表示「微信有收費可能」,讓「微信收費」說引來更多的擔憂。

在新浪微博,從3月27日以來的6天時間內,以「微信」加「收費」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相關微博超過11300條,某中央媒體法人微博的一條微博,5天來被轉發近10萬次,評論超過4.5萬次。在百度新聞中,以「微信」加「收費」為關鍵詞進行搜索,27日以來的相關報道超過1100篇,包括大量的媒體分析和評論。

記者梳理發現,網民的大量探討中,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微信既然有了網絡流量費,用戶就算已經繳了費,憑什麼還要另收費?二是如果微信收費,會怎麼收?三是如果微信收費了,大家還會不會繼續使用?

微信到底會不會收費?騰訊公司3月31日明確向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回復:「騰訊公司肯定不會就微信的基礎服務向用戶收取費用。」

騰訊微信新聞發言人曾鳴介紹說,目前微信業務還沒有盈利模式,「我們也不急於追求盈利,目前我們最關心的還是用戶的社交體驗和產品自身的通信體驗。」他表示,微信商業化的探索才剛剛起步。

然而同在3月31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信運營商)維護這麼大的一個網絡,除了流量以外還應該有相應的收費,微信有收費的可能,但不會大幅收費。

不過苗圩也表示,運營商不能以壟斷地位串通收費,應該建立競爭機制。工信部正在協調,總體會站在用戶的角度上考慮。

不少網民注意到,各種表態背後,「微信收費」說背後的實質已經非常清楚:就是電信運營商不滿意傳統業務的市場受到衝擊。如網民「無風三尺浪」認為,微信、微博等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興起,「運營商的短信、彩信等業務開始出現了明顯下滑」;網民「梅子黃時雨冠蓋滿京華」說:「三大運營商不甘心於當管道了吧?」

騰訊公司日前公佈的財報顯示,微信用戶和涉足國際市場的「WeChat」業務,兩者註冊用戶在2012年已經超過3億。

一般認為,微信的發展,對於傳統的短信和彩信業務形成了較大衝擊。工信部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短信發送量增長率為7.1%,而2011年和2012年這一數據分別降至6.2%和2.1%。中國聯通在其年報中也明確表示,源於語音、短信等業務的下滑,2G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1%。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此前曾表示,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業務正在受到猛烈衝擊,尤其是OTT(包括微信)帶來的擠壓非常明顯,使得運營商原來的短信、語音甚至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

業內人士介紹,所謂「OTT」,原指「過頂傳球」,意指互聯網企業越過運營商,發展基於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和數據服務業務,微信就是典型的OTT應用。

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日前在參加一檔電視訪談節目時含蓄地表示,互聯網發展不會有絕對的免費,就算提供了不交費的服務,也一定有其他方面的收費來源,今天的免費是為了明天的收費。

但事實上,對於運營商來說,微信業務並不是完全沒給他們帶來收入。誠如苗圩所言,微信並不是不收費,而是只收流量費。所以,對運營商而言,並非從微信等OTT業務中「一無所獲」,問題在於,運營商對這樣的收穫是否滿足?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從用戶的角度而言,「用戶在使用微信等應用時,耗費了數據流量,而這個流量是用戶花錢買的,所以已經把涉及電信的業務費用結清了。」

廣東南方律師事務所民商法律師甘貴賡說:「如果通過微信發送信息單獨收費,那麼對於已經付過數據流量費用的用戶而言,是毫無道理的『二次收費』,這是不公平的。」他認為,實際上,用戶使用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越多,運營商從數據流量上獲得的收益也應該越多。

「費用降低是科技進步的成果,選擇更便宜、更便捷的溝通方式是用戶的自由。」甘貴賡強調,技術變革必然帶來競爭格局的轉換、帶來商業模式的轉變,在這種變化中,運營商也好,互聯網企業也罷,無論誰輸誰贏,又或者雙贏雙輸,都應該堅持不讓用戶利益受損,不能將升級的成本轉嫁到用戶身上。

      責任編輯:可為
網傳微信明晚起收費 騰訊闢謠      [2013-03-25]
魯公安發佈全國首個微信通緝令      [2013-03-25]
中移動稱微信業務佔用過多資源      [2013-03-23]
PCCW mobile為微信訪港旅客提供免費Wi-Fi服務      [2013-03-13]
馬化騰說漏嘴:微信即將商業化      [2013-03-06]
專家稱地方國五條細則或成空文      [2013-04-01]
首爾市將啟動首輪在華招商引資之旅      [2013-04-01]
HSBC稱韓國經濟呈現復甦勢頭      [2013-04-01]
日元貶值衝擊韓國企業引發業界警惕      [2013-04-01]
韓3月消費者物價同比上漲1.3%      [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