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英談判:撒切爾激怒鄧小平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0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網摘自鳳凰衛視出版中心編著的《我的中國心》稱,中英談判劍拔弩張,撒切爾夫人盛氣凌人激怒鄧小平。原文如下:

紫荊綻放之初戰

1979年,香港總督麥理浩訪問北京,就新界「地契租約」問題正式拜會鄧小平。這是首位正式拜訪我國中央政府的在任港督。一石激起千層浪,中英兩國的香港之爭由此拉開帷幕。

周南:當時小平召開了一次小型會議,最後做了這樣的決策:香港問題的解決,一定要收回整個香港地區;不只是新界的租期到了要收回,不能續租,而且過去兩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及《北京條約》)所謂永久割讓的九龍、香港(島),也要同時收回。

在得到鄧小平的直接授意後,一個集合了國務院港澳辦、新華社香港分社人員的五人小組秘密抵達香港,在香港各界展開調研,為解決香港問題做前期準備。魯平就是這個五人小組的組長。為了保密起見,他當時的對外身份是外交部西歐司的顧問,香港媒體則稱他為「神秘人物」。

魯平:什麼樣的人都找,我們自己單位的,包括什麼招商局的、中國銀行的等等,還有香港商界、教育界等社會各界人士,我們都找他們談,瞭解它的政治體制問題、法律問題、社會福利問題,還有國際問題怎麼處理、它有哪些外交權、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為什麼能成為自由港、公務員問題、語言的問題等各方面的問題。

一年的調研之後,五人小組獲得了很詳細的資料。國務院港澳辦將這些資料整理成報告,上報中央。這份報告提出了解決香港問題的十二條方針,後來被稱為「十二條」。

但英國人卻絲毫不將「十二條」放在眼裡。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北京。在與鄧小平的會晤中,剛剛取得馬島戰爭勝利的她高調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論」, 完全無視中方提出的「十二條」方案。

魯平:她氣勢洶洶。那時候她氣很粗,因為剛在阿根廷群島上打了一個勝仗,所以她是氣壯如牛地跑來,所以她叫「鐵娘子」。

周南:除了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之外,她還講,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有英國繼續統治才能夠得到保證,不能單方面地由我們把條約廢除。而且她講了一句份量比較重的、帶有威脅性的話,說如果我們宣佈要收回香港,那就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魯平:但是小平同志一下子就把她頂回去了。他說,我告訴你,香港,包括九龍、新界,主權問題是不能討論的。我們從來沒有承認過三個不平等條約,主權一直屬於我們中國,這很明確,沒有討論的餘地。

談判一直在劍拔弩張中進行。撒切爾夫人的盛氣凌人激怒了鄧小平,在場的周南和魯平都感受到了他的怒氣。英國的《每日電訊報》後來曾報道:鄧小平對一位助手低聲抱怨:「我簡直沒法跟這個女人談,她根本不講道理。」

鄧小平的態度也開始強硬起來。

魯平:小平同志說,時間不能再等了。他原來說一年裡我們要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後來說長一點,兩年裡我們雙方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共同解決了,不能再拖。如果這期間香港發生了大的波動,或者我們雙方在一些原則問題上達不成協議的話,那就要另外考慮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

周南:這話講得很文明,但份量十分重。重新考慮時間,就是不等到1997年了,方式也就不是和平談判了。點到這個,她聽懂了,很緊張。

魯平:那時候撒切爾聽了這句話,臉一下子就青了,所以後來離開大會堂下台階的時候,摔了一跤。那時候小平同志就是很堅持把她駁回去了。

第一番交手,雙方各不相讓,鄧小平立場堅定,而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也並不願意就此退讓。領導人的對峙也帶來了團隊的僵持,中方堅持「主權問題不予討論」,而英方則拒絕接受中方提出的「主權移交」等三項議程,整整一年過去,依然沒有達成共識,兩國的正式談判也就無法開始。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英國人開始著急了。

此時距離鄧小平提出的「兩年談判期限」只剩下一年時間。中國方面自有決心毫不退讓,英國人卻不得不考慮時限到了之後自己的處境。一向強硬的撒切爾夫人開始動搖了。

魯平:英國人他們自己也知道,他們理虧,理不在他們那裡。所以後來他們也明白,老是這麼堅持下去的話,這個談判談不成;談不成的話,對他們沒有好處。畢竟英國還有很龐大的利益在香港。

1983年7月,為了尋找突破口,當時的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悄悄打電話給周南,邀請他到大使館與自己共進午餐。

周南:到7月份的時候,他著急了,就請我吃飯。吃飯之後他說:「議程問題久拖不決,這對談判影響很大,但是我們有我們的難處,希望你們考慮。」(關於議程)我們中文裡很簡單,「主權的移交」,沒有別的,就5個字;而按照英文的習慣,在主權前要加一個冠詞「the」。他說加「the」不能接受,因為加了就是肯定了,必須要移交,他們不能在議程上先做肯定;建議把「the」換成「a」,意思是「一個主權的移交」,希望我們同意。

我一聽這個不對勁,這個「a」沒法翻譯成中文,也不成話,「一個主權的移交」或是「某個主權的移交」,都不像話,而且中文根本沒有這個冠詞。當時也來不及開會研究了,我說:「這樣我們萬難接受。中文裡根本沒有這麼複雜的問題,英文裡的冠詞『the』『a』,根據我對英文文法的理解,可加可不加。你們對『the』有接受困難,我們也不能接受『a』,最妥善的辦法就是兩個都不要,上來就是『transfer of sovereignty』(主權的移交),我認為也符合英國文化,你覺得怎麼樣?」他又跟他身邊的一等秘書交頭接耳商量了一下,說可以考慮,我說那就這麼定了,不要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爭論了,中文不改,英文取消冠詞。這個問題就此達成協議,接著7月份就開始正式談判。

就在這頓看似平靜的午餐之中,周南以敏捷的思維化解了困擾雙方一年的議程問題,1983年7月,中英香港問題的第二階段談判正式開始。

周南和魯平,自然均在中方談判代表團之中。

魯平:我對桌是大使柯利達,這個人很厲害,我們兩人對面坐著。有一次談判的時候,他對著我看,我也對著他看;他兩個眼睛盯著我,我兩個眼睛也盯著他;他不動,我也不動;他不眨眼,我也不眨眼。我們兩人就這麼盯著,看誰先動。這些事有的時候很有趣。

一邊鬥智、一邊鬥勇,中英雙方就如此在談判桌上步步為營、暗自角力。但是主動權始終控制在中方手中,英國人變著法子地尋求「以主權換治權」,中方卻絲毫不為所動。一位英方代表團成員甚至承認中國人把他們「搞得狼狽不堪」。

外界自然也對談判寄予了極大的關注。但雙方商定,會談內容絕對保密,對外只發表公報,因此,所有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每次簡短的公報上。

周南:第一輪公報還寫得客氣,「雙方就香港問題的解決進行了有益的和建設性的討論」。到第二輪,那就更劍拔弩張了;第二輪、第三輪,柯利達甚至講,要保證香港的繁榮,不但要英國管制,還要把香港和內地隔離開來,不要受中國內地的影響。他先用的是「隔離」,後來他說要「絕緣」,要使香港跟大陸絕緣,根本碰不到才行,說得很不像話。雙方爆發了比較激烈的爭論。所以第二輪的公報就改變了,我們主張劃去「建設性的」,因為(結果就是)彼此知道了對方的觀點,但這沒有多少建設性。第三輪更有意思,兩個形容詞都畫掉,既沒有「有益的」,也沒有「建設性的」,就是雙方又進行了一次會談。這看起來是小事,引起的震動卻很大,外界特別是香港媒體很敏感,一看公報措詞一路往下降,就知道會談不順利,肯定是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123下一頁

「鐵娘子」辭世
      責任編輯:果果
香港市民捐款1200萬港元賑濟雅安      [2013-05-04]
三千名香港青少年參加五四升旗禮      [2013-05-04]
香港市民懸賞500萬尋愛犬      [2013-05-04]
「抗捐」說明港人憂內地貪腐      [2013-05-04]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將赴京研習對台政策      [2013-05-03]
香港向蘆山災區捐款一億港元      [2013-05-03]
內地夫婦投訴港旅遊 自稱有身份      [2013-05-03]
香港各界向災區捐逾1.73億港元      [2013-05-02]
香港特區政府年稅收2422億港幣      [2013-05-02]
「限奶」兩月 港奶粉銷售跌2成      [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