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國家主席習近平8日下午來到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考察。他登上遠洋南海的深海捕魚船,與當地數十位漁民交談,詢問遠航安全和生活狀況,併合影留念。
據長江日報報道,登上捕魚船後,習近平向漁民們表示問候,詳細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並對出海捕魚安全予以關注,叮囑漁民注意人身安全。
此次習近平來訪,一路沒有歡迎橫幅,數千民眾在家門口為主席來訪鼓掌,而習近平也揮手致意。當地漁民向記者介紹,習主席平易、隨和。
主席比料想的還要隨和
現場>>>漁民:
兩天前剛剛率領船隊從南海捕魚歸來的盧傳安,未曾想到這次歸來會受到如此大的慰問和關注。昨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主席一行從博鰲亞洲論壇驅車來到臨近的潭門鎮,登上瓊瓊海09045號深海捕撈船——它的船長正是明星漁民、在當地漁民中被稱為「海博士」的盧傳安。
「當時只有激動」,回想起習近平主席登上漁船的那一刻,43歲的盧傳安心情至今難以平復。從深海捕魚歸來,他的兩艘船並排停到了潭門老港口旁。老港口旁的水泥路是鎮裡的主幹道,今年剛修好,拉貨的車可以直接由外開到船前交易,而習主席乘坐的白色中巴車正是沿這條路開進來的。當時,盧傳安正和數十名船員整理漁網,查看捕獲的魚貨。
「他上船跟每一位漁民都握了手。問的都是家常的話,問我們去南海安不安全。」盧傳安告訴記者,習主席關心的都是漁民的生活問題。
登上船後,習近平走到漁民中間,指著甲板下的魚艙詢問品種,「我告訴他是馬鮫魚」,漁民老陳搶著回答了兩個問題。習主席接著問:「這魚有多大?」他又搶著答道:「一斤多。」大家都圍著他,一問一答,很隨和,比料想的還要隨和。老陳說習主席的問題大家都搶著答,七嘴八舌,氣氛不尷尬。他在電視裡已對習主席有了印象,「沒有架子,這一次沒想到更和氣。」
此後,在船長盧傳安帶領下,習近平進入船艙內。這艘長近30米的深海捕撈船,除長10餘米的甲板,後面的區域就是供26名船員休息和吃飯的生活區。上下兩層架子床,船的另一頭是做飯的地方。「主席詳細問我船員住得怎樣、吃得怎樣,吃什麼米。」盧傳安領著習近平在船內繞了個圈,回到甲板上後,兩艘船上的漁民圍著留下了合影。
十餘分鐘後,習近平向漁民揮手道別,也向岸上的群眾道別離開了潭門鎮。
潭門港:南沙漁船靠泊的大本營
探訪>>>
博鰲鎮到潭門鎮,其實只有一橋之隔。
數里農田之外的潭門,是傳統的漁民小鎮。兩地相交的橋尚未修好,前往潭門鎮仍是走瓊海郊外的另一條岔道。
潭門鎮的港口內,靜靜地停靠著數百艘大大小小的漁船。站在老港旁,抬頭望遠,博鰲高高的樓房煞是醒目,這裡卻很難找到一棟高於五層的樓房。
不過,這一切並不能削弱外界對潭門小鎮的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8日視察了潭門鎮,向當地漁民瞭解南海漁業安全。
黃巖島事件仍然令人記憶清晰。去年,潭門鎮12艘漁船,在黃巖島海域捕魚時,遭菲律賓軍艦騷擾。
從地理位置上看,歸屬海南瓊海的潭門鎮臨海,因耕作面積狹小,潭門人出遠海潛水捕撈。潭門港數百年來都是重要的出海港,是我國南海漁業生產的重要母港,尤其是南沙漁船靠泊的「大本營」。
潭門人因獨特的潛水作業捕魚方式,被稱作「海裡的漁民」。除近海捕撈外,潭門鎮漁民基本以黃巖島為主進行海洋捕撈。潭門鎮漁民前往南沙海域捕魚,早在明代的文獻史冊中就有記載。
目前,潭門鎮在南沙群島捕撈作業的漁船達162艘,2012年潭門鎮漁民在南海捕撈業產值達4億元。當地漁民不僅在南海傳統海域從事漁業生產,而且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通過長期駐礁捕魚作業的方式,彰顯我國在南海的主權存在,維護中國固有的領土和領海完整。
從去年底起,潭門鎮已有了大翻修,將打造成既有南中國海風情又有鄉土文化特色的旅遊風情小鎮,凸顯南海漁耕文化,展現千年漁鎮的生活方式。
在主幹街道上開檯球店的小羅告訴記者,年關時鎮上就變了個樣,水泥馬路替代了原來泥濘的碎石路。記者看到,馬路兩旁的民居也已粉刷一新,門前柱廊用海石花貼面,路燈也改成了船舵造型。
南潭門港2004年被農業部定為一級漁港,是海南島通往南沙群島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南、中、東沙群島作業漁場後勤給養基地和深遠海魚貨的集散銷售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