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專家:赴蘆山軍機或為新型偵察機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4-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在「4·20」蘆山地震發生後24小時內,解放軍在震區展現出了更好的應對能力。與5年前的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相比,陸軍特戰隊取代了臨時選拔的突擊隊前往失去聯繫的鄉鎮,更龐大的直升機部隊也迅速被部署到災區。

據瞭望東方週刊報道,港媒在地震第二天評述說:中央政府和軍隊昨天表明,它們能夠快速應對自然災害,這與5年前的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形成鮮明對比。

彼時,由於缺乏專業救援設備,解放軍的隊列停留在北川縣城外的公路上。蜂擁的戰士可能堵塞唯一的進出通路。本刊記者當時在現場看到,只有武警消防部隊被允許進入已成廢墟的縣城,用手持切割機打開廢墟。由於缺乏更加強力的裝備,在混凝土石板上切割出洞口往往需要數小時。

5·12地震後,來自一線部隊以及裝備、後勤系統的官兵和技術軍官對救災進行了深刻反思,在軍隊媒體上可以看到大量對於這次救援行動的研討。

作為非戰爭軍事行動,抗震救災能力以軍隊的整體實力為基礎。目前還缺乏解放軍此次抗震救災行動的整體描述,媒體報道多集中於作風和精神。不過,通過隻言片語仍然可以發現5年來解放軍在抗震救災行動上的某些明顯變化。

從突擊隊到特戰隊

雖然在24小時之內就集結了上萬名軍人,但是此次抗震救災中更引人關注的還是特戰隊被派遣執行任務。

據報道,在4月20日20時之前,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已運送23名特戰隊員抵達災區。

這支特種作戰偵察分隊攜帶無人機、戰場實時視頻系統等裝備,直接飛抵位於災區核心的蘆山縣太平鎮,很快獲得了十多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數十張高分辨率航拍圖。

軍隊媒體報道說,這支分隊來自「第13集團軍特戰旅」。通常認為,在全國七大戰區中,有七支最強大的特種作戰部隊,即團級編製的戰區特種作戰大隊。特戰旅的出現說明特戰部隊得到了擴充,這顯然是近年來解放軍的建設成果之一。

2008年後,原解放軍體育學院也改組為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

時間回到2008年,時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抗震救災副指揮長呂登明中將曾向本刊記者講述,地震發生後24小時內有超過1.5 萬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進入災區,但是由於道路損毀,只能同時派出多支部隊徒步向失去聯繫的映秀鎮、汶川縣城挺進。

時任第13集團軍軍長許勇親自帶領30人小分隊步行進入映秀,時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李亞洲在抵達理縣後也徒步前往汶川。

除整建制派出外,基層部隊一般都是按照慣例,臨時抽調體力最好、意志最堅強的戰士組成突擊隊,完成向汶川進軍的要求。

直到5月13日午夜,突擊隊才到達之前被認定為最重災區的汶川縣城。結果發現,汶川雖然失去聯繫最久、最受關注,但傷亡並不大。受災最重的其實是北川縣城。

災區如戰場,戰機稍縱即逝---戰機就是挽救生命的機會。

據軍隊媒體報道,汶川地震後,全軍重新梳理了非戰爭軍事行動,規範了此類應急行動程序。2009年1月,《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建設規劃》出台。《解放軍報》說,這一指導性文件為軍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和專業力量建設提供了基本指南。

從2009年開始,在總參謀部發佈的年度軍事訓練指示中,連續5年將非戰爭軍事行動作為重要內容之一。非戰爭軍事任務訓練也被列入軍事訓練考核內容。

此間5年,各級軍隊的演習中,也往往包含抗震救災、抗洪搶險等多樣化內容。2011年,軍隊媒體報道說,已定期開展針對抗擊多種自然災害的諸軍兵種聯合演練。

在此背景之下,作為一次已經具備標準程序的軍事任務,特戰隊首先被派往重災區實施偵察行動。

「戰場寬帶」

2008年,時任中國地震局應急救援司司長的黃建發在總結汶川地震救援的報告中說,這次救援中缺乏適宜於大震巨災複雜條件下的災區災情及救援現場信息採集與傳輸技術系統。「救災隊伍與指揮部之間無法快速獲取和傳輸災情信息及指令,無法掌握災情分佈及程度。救援隊伍無法在最快的時間內到達災情最嚴重的區域,執行最緊迫的救援任務,指揮部也無法快速下達救援指令,嚴重阻礙了救援的高效展開。」

黃建發所提到的滿足「大震巨災」救援需求的通訊系統,與戰爭期間的戰場信息系統十分相似。

戰爭爆發後,軍隊必須在一定區域內臨時建立容量巨大的通訊系統,以同時滿足傳輸戰場圖像等需求。如何鋪設「戰場寬帶」,已成為美軍網絡中心戰理論的首要挑戰。

此次蘆山地震,根據軍隊媒體報道,最先進入災區的特戰分隊攜帶了單兵戰場視頻傳輸系統。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解放軍的「信息戰場」的建設成果。

同時,在災後48小時內,軍隊醫生已經實施多起「遠程手術」。其中,蘆山縣12歲的女孩高詩琴身負重傷,肝臟破裂。在與北京解放軍總醫院進行「遠程會診」後,解放軍成都軍區42醫院的醫生在震區實施了首例重大手術。

目前尚無信息顯示,這些「遠程手術」是否使用了第二代野戰醫療方艙。這種裝備具有全套醫療設施以及衛星通信設備等信息化裝置,可以進行「遠程會診」和「視頻手術」。解放軍最遲在2001年開始裝備第一代野戰醫療方艙,並在玉樹地震救災中使用了第二代野戰醫療方艙。

相隔5年的兩次救災中,軍民救災單位大量採用了無人機。此次特戰隊攜帶無人機後仍可乘坐直升機,可見這種無人機具有小型化的特點。2008年的報道中,常見的是需要很大空間、甚至需要軌道滑行的無人機。

新星的實際檢驗

作為主要通訊手段,部隊主要依靠衛星電話和北斗系統通聯。

2008年時,中國已發射3顆「北斗」靜止軌道試驗導航衛星,組成了「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其中,「北斗一號」衛星在汶川地震後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具備亞太地區區域服務能力,預計2020年左右建成由20餘顆衛星、地面段和各類用戶終端構成的、覆蓋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統。

除了北斗系統這類通訊導航衛星,還有「實踐九號A星」、「資源三號」、「資源一號02C星」、「環境一號A/B」星等5顆衛星現已調整軌道,專門為救災提供支持。

其中,「資源」系列衛星是主要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管理的民用高分辨立體測繪衛星,「環境」系列衛星是主要由中科院負責處理數據的專門用於環境和災害監測的對地觀測系統。它們都參與了2008年的抗震救災。

與那時相比,最引人關注的是「實踐九號A星」。「實踐九號」的A/B兩星在2012年10月發射,被稱為中國民用新技術試驗衛星系列的首發星。

目前外界還在猜測它所搭載的對地觀測系統以及「新技術」。根據2012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信息,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分辨率CCD遙感相機」項目榮獲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官方報道說,它在關鍵數據上有40%至70%的大幅提升。

除了美、俄外,大多數國家的對地觀測衛星都承擔軍民兩用職能。蘆山抗震救災也許也是軍地研究機構對「實踐九號」衛星系統進行檢驗的一次機會。

在裝備了諸多先進設備的同時,仍然有傳統的通訊方式。有報道說,重災區有部隊用一個軍官兩名戰士組成通信小組,向外傳遞消息。

陸軍航空兵的轉變

在汶川地震最初24小時,暴雨是軍隊未能及時抵達汶川等地的主要阻礙之一。因此,很難把此次救災中陸軍航空兵、空軍的表現與上次直接對比。

可資觀察的一個焦點是,軍隊媒體多次報道,此次參與救援的是第13集團軍陸航旅。而上一次是成都戰區陸航團。

作為解放軍陸軍最年輕的兵種,陸軍航空兵組建不到30年。到新世紀,每個戰區都擁有一個陸航團,它們有的歸戰區直屬,有的編入集團軍管理。

在蘭州戰區、南京戰區、廣州戰區等的相關報道中,都出現了陸航旅。據央視報道,由團升旅,這些部隊擁有的直升機數量都得以翻番。

與特戰隊一樣,陸軍航空兵被認為是現代戰爭的代表力量。自海灣戰爭以來,美軍在歷次局部戰爭中都以其為支柱。

從電視和圖片報道看,蘆山地震救災中,陸航部隊仍主要使用「米171」型直升機,以及在中國服役已經超過20年的「黑鷹」直升機。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自美國引進「黑鷹」,並在90年代從俄羅斯引進「米17」系列直升機。

2008年本刊記者乘坐陸航部隊參與救災的「米171」時注意到,這種機型並沒有裝備夜視以及先進雷達設備,不具備「盲飛」功能。

時任總參陸航部部長馬湘生少將在接受本刊採訪時也表示,由於主要依靠飛行員目視飛行,四川高山、多霧的地理環境給他們帶來極大挑戰。

目前還沒有報道顯示,這些運輸型的直升機是否改裝了夜視及成像雷達等先進裝備。但之前有報道說,成都軍區陸航部隊的武裝「米171」飛行員擁有夜視頭盔。

另一方面,雖然直升機數量增加,但還沒有出現更大型的直升機。

汶川地震救災中,為了處理堰塞湖,需要調運推土機等大型設備。當時全國只有一架「米26」重型直升機,最後又向俄羅斯租用了一架「米26」。

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後來說:「一個高原直升飛機、一個『米26』,這兩件事很刺痛我的心。」

儘管尚未出現國產重型直升機,近兩年解放軍曝光了「武直10」等多款武裝直升機。在此之前,解放軍的直升機主要執行運輸等後勤保障任務。由此有評論認為,陸航部隊正實現由後勤任務向戰鬥任務的轉變。

神秘偵察機

目前,對於此次抗震救災中軍隊專業救援力量及其裝備情況,尚無詳細描述。

汶川地震中,時任武警交通部隊指揮部副主任陳振有少將曾向本刊記者談到,當部隊抵達映秀後,因為沒有破拆設備,難以從廢墟中救人,「開始還能聽到呼救聲,慢慢就沒了」。

黃建發總結說,頂撐、破拆類裝備在救援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多層框架結構廢墟的救援中,手工力量根本無法企及,大型工程吊裝、推鏟和鑿破設備也難以安全有效使用。而小型頂撐、破拆類裝備對救援成果的技術貢獻率最高。

同時,雖然各類專業救援隊都會攜帶生命搜索定位設備,但汶川地震時多使用消防系統的裝備,抗干擾能力有限。

軍隊媒體曾報道說,到2010年底,全軍已構建了8類5萬人的國家級應急專業力量,各軍區組建了9類4.5萬人的省級應急專業力量。

這些專業力量的裝備狀況如何,惹人關注。

據軍方媒體報道,4月20日上午10點多,空軍從北京派出一架偵察機赴災區上空拍照偵察。中午,中央電視台播放了它拍攝的圖像。

這架未披露具體型號的偵察機引起關註:成都戰區應該擁有強大的空軍力量,為何還要從千里之外的北京派出飛機?

專家據此分析,解放軍可能已經擁有新型偵察機,乃至戰略偵察機。後者是為了戰略決策而搜集情報的專用飛機,高速、高空、高航程,被認為「不可被擊落」。典型的代表是美軍的「U2」、「黑鳥」以及「曙光女神」。

在和平年代,每一次非戰爭軍事行動,都成為外界對軍力狀況的重要觀察窗口。蘆山地震抗震救災,也會使5年來的軍隊建設成效接受檢驗。

四川雅安7.0級地震
      責任編輯:曾曉
四川雅安5月將成全國暴雨中心      [2013-04-29]
蘆山官員:大難當前官位不要緊      [2013-04-25]
港援建蘆山縣初級學校未列為危房      [2013-04-25]
羅援:中國抗震時日尋釁用心險惡      [2013-04-25]
汪洋拍肩問工人:幾時恢復供電?      [2013-04-25]
港億元賑災款未能表決 林鄭失望      [2013-04-24]
林丹夫婦赴災區捐220萬被批添亂      [2013-04-23]
公安部發出雅安地震搜救總攻令      [2013-04-23]
雅安男子地震時先救兒 父母生氣      [2013-04-23]
川漢被埋3天去世 曾致電求救      [201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