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室主任張明澍主持了「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查與研究」引起網上討論。就此張明澍在環球時報撰寫文章,認為不管左派或右派,都希望我們這個國家好,都希望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文章內容如下:
最近我主持的「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查與研究」結果在網上引起一番左派和右派的議論。有人興高采烈,說社科院的調查證明左派是右派的四倍還多。有人說這個比例不對,實際上右派遠多於書中說的8%,不信到網上看看!
實際上,這個調查是全國性的,在北京(代表直轄市)、深圳(代表省會與沿海開放城市)、湖北孝感(代表地級市)、吉林榆樹(代表縣級市)四個地方進行,委託獨立的專業調查機構設計問卷和實施調查,隨機抽樣共計1750人。我所說「左」和「右」的比例,來自於對調查中若干問題的分析,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政治方面中國比美國好還是美國比中國好。選擇「中國比美國好」,表明在民主問題上採取抵制西方化的態度,占38.1%;選擇「美國比中國好」,表明在民主問題上採取贊成西方化的態度,占8%,選擇「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不能簡單地比較」,是中間化立場(51.5%)。
可以看出,這裡主要是指民主問題上對西方化的三種態度,放大一點說是政治觀念上的三種立場。它跟網上的左派和右派,既有思想上某種一脈相承的聯繫,但又不完全一樣。網上的左右派之爭好像要寬泛得多,評價「文革」和反右運動,褒貶毛澤東,甚至對朝鮮的看法,都尖銳對立。
在我看來,左派和右派,儘管看上去勢不兩立,但在大方向上卻是相同的,都痛恨腐敗,都焦慮貧富兩極分化,都想解決社會不公,都不滿意環境污染。再往大一點說,不管左派或右派,都希望我們這個國家好,都希望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雙方的分歧在於對解決問題、或者達到目的的方法有不同看法。左派比較傾向於強調用中國的制度、中國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而右派則更多地傾向於用西方的制度和方法來解決問題。雖然方法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所以我說,左派右派,都想把日子過好,都是一派。
中國現在確實有很多很嚴重的問題,比如腐敗、兩極分化、社會不公、環境污染,等等。這些問題的確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產生的,但卻並不是改革開放造成的。這些問題,是我們改革開放的經驗不足,考慮不周到,或者說客觀條件的限製造成的。改革開放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誰都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得十全十美。鄧小平說發展中的問題只有通過發展來解決。這句話說得很有智慧。改革開放的問題,只有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完善改革開放來解決。
所以我認為,左派和右派,並沒有根本利益衝突,衝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分歧,大家可以爭論,但是不能放棄理性甚至罵街。左派如果認為回到過去能夠解決問題,可以說出具體的道理來。如果說要回到一家三代擠一間三十平方米房子的日子,即使沒有腐敗或者腐敗較少我也是不贊成的。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寡」和「不均」兩個極端。我們看到一些富裕社會,在公平方面也可以做得比較好一些。絕對公平當然不會有。右派如果認為更多西方化能夠解決問題,也可以把道理講具體一些,不能只是空喊憲政或者普世價值這兩個口號。憲政和普世價值跟解決腐敗、兩極分化、社會不公、環境污染,這些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間,有什麼具體的聯繫,要下點工夫說清楚。
一個社會,存在政治觀念的左中右是正常的,但如果陷於左右對立,造成社會分裂,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防止這種現象,除左派和右派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其實鑰匙最終還是在決策層手裡。決策層要有緊迫感,既要聽左派的意見,也要聽右派的意見,最後拿出能夠凝聚社會共識的主張,這是避免社會衝突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