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開展對拉美三國訪問。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6月5日發表社評,原文標題為 社評:中國在拉美發展非與美國博弈
正當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展對拉美三國的訪問之時,美國副總統拜登則剛剛結束對拉美的哥倫比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及巴西三國的訪問。而此前的5月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拉美進行了訪問和5月下旬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也對拉美進行了訪問,中美兩個大國的正副領導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先後訪問拉美,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中美兩國在拉美展開博弈、進行爭奪的猜測。
從歷史上看,美國一直想當然地將拉美視為自己的後院和傳統勢力範圍,對其他國家,特別是主要大國涉足拉美始終保持警惕,而其中又最「鍾情」於中國在拉美的存在。早在1823年12月,美國總統門羅就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反對歐洲殖民主義者在美洲地區的殖民統治。此後,在門羅主義的旗幟下,拉美國家向美國靠近結盟,美國勢力迅速擴大,美國逐漸將歐洲國家擠出拉美,美洲成了美國人的美洲,拉美成了美國人的「後院」。
在這近200年的時間裡,美國通過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通過成立各種各樣的地區性合作機制將拉美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但9•11之後,美國將重點放在中東和全球反恐問題上,忽視了拉美。美拉關係呈現惡化和疏遠趨勢,這為其他大國進入拉美帶來了契機。隨著世界各主要大國爭相進入拉美,擴大在拉美的存在,有美國學者甚至認為,「美國把拉美看作其後院的時代正在快速地蛻變為歷史」。
美國對中拉關係發展的認識具有兩重性和矛盾性,既認為中國在拉美的存在對其構成了潛在威脅,又認為中國與拉美的接觸也為美國提供了機會,但表現出了「關注」和「憂慮」。美國學者約書亞•科蘭茲克認為中國正在以「大躍進」的方式進入拉美,並在改善國際形象、孤立台灣、進入拉美商品市場等方面在拉美取得了巨大成功。
伊萬•埃裡斯則認為,中國同拉美的接觸將會使它成為美國在拉美地區有力的競爭者和潛在的夥伴:一方面,由於在拉美有著大量的投資和對拉美原材料的依賴,中國有可能對減少這一地區的政治動盪、武裝叛亂和犯罪活動感興趣,而不是加劇激進民粹主義和叛亂的發生;另一方面,中國貿易和投資的日益增加最終將使中國在這一地區的政治和安全事務中佔有一席之地,美國需要考慮自己能夠在何種程度上接受中國在拉美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實際上,中國對美國在拉美地區的歷史角色並沒有構成現實的威脅。政治上,中國僅僅是拉美多元化夥伴中的一員,並沒有威脅到美國在拉美尋求地緣政治利益的能力。2008年6月11日,美國國會以「新挑戰:中國在西半球」為題舉行了中拉關係聽證會,美洲國家對話組織學者埃裡克森指出,中國對拉美的戰略影響已從邊緣角色逐漸演變為中心角色,這一角色變化不應被視為進入了拉美「真空」,而應看作拉美全球關係變化的一部分,並認為中國在拉美對美國並沒有形成威脅,中美合作動力大於衝突因素。
針對中國在拉美影響力的擴大,美國國內也出現了「中國威脅美國後院論」的論調,美國關注「中拉雙方的政治合作、經貿和能源合作、軍事與安全合作等問題,擔心這些舉動可能削弱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阻礙美國在當地推進的改革計劃,從多方面危脅美國的國家安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岡薩雷斯指出,從中短期來看,中國在西半球對美國的挑戰不是來自外交或地緣政治方面,而是來自中國經濟在拉美的擴張。持中國威脅論論調的又以國防部和國會為多,他們認為中拉關係的升溫會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安全和經濟利益,會妨礙拉美國家的民主化進程、挑戰美國的霸權。
雖然近年來,中國與拉美的貿易快速增長,其軟實力在拉美的影響也不斷提高,但中國希望在拉美扮演更開放、積極、持久和建設性的角色,中國在拉美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並不針對第三國,也不影響其他國家尋求自己的利益。中國在拉美擴大存在、尋求利益,一直謹慎避免與大國對抗,特別是與美國的對抗。中國僅僅是拉美的「貿易天使」,安全和戰略因素不是中國拉美政策的重要考慮事項,因此中國並沒有對美國在拉美的利益構成挑戰。
與此同時,另方面,中美之間還會就拉美事務進行磋商,保持溝通。2006年6月,中美兩國就拉美事務舉行了首次磋商。此後雙方在中美戰略對話方塊架下舉行了多次次拉美事務磋商,探討雙方在拉美事務問題上開展合作的可能性。
雖然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有所下降,但其多年來依靠強大的硬軟實力在拉美形成的優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國在拉美的力量存在仍難以與美國抗衡,中國樂於與美國合作共同發展同拉美的關係,這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也是中國同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題中應有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