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中共去年秋天召開十八大,進行十年一度的領導層換屆。據《人民日報》上周一篇文章提及,當時政府非常擔心會議信息會遭網絡間諜竊取,因此傳輸敏感資料時使用了最先進的量子保密通信系統。
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國科學家很清楚數據在傳輸時極容易被入侵,並形容數據傳輸是中國網絡安全最薄弱的一個環節。
「監聽門」告密者愛德華•斯諾登之前揭露美國以傳輸大量數據的「中樞網絡」為入侵目標,印證了中方的憂慮。
目前,全球主要大國都投放大量資源發展大型量子網絡。中國明顯落後,但如今已把量子網絡列為國家重大項目。
內地一位頂尖研究人員透露,內地計劃2016年發射全球首個量子通信衛星。
根據量子力學,光子相互糾纏時能夠完成兩點的連接,由此構成加密「鑰匙」,在正常傳輸信息時使用。
若有人試圖偵察量子加密信息,就會破壞光子的糾纏關係,令信息發送者和接收者意識到有人意圖竊取。
多年以來,中國一直禁止處理敏感信息的主要政府機構連接國際互聯網,並建設了一些僅在內地使用的封閉網絡,其中包括供政府部門使用的中達金橋網及幾個軍事中樞網絡。
這些網絡操作系統由中國自主開發,電腦所用的核心芯片均由中國公司設計和開發,數據被重重加密以確保安全。
即便如此可能仍不夠。數據有可能在傳輸過程中被攔截,況且加密做得再完美,出色的數學家也能使用超級計算機破解。
研究量子加密工程的科學家認為,斯諾登揭秘之後,中國必然將加快量子通信系統建設。
即便在斯諾登事件曝光前,中國領導人已在關鍵場合使用量子通信原型系統。
最近一次是去年中共十八大期間,習近平接替胡錦濤出任中共總書記。大會召開前,各派系領袖進行了激烈的討價還價和談判,需要一個絕對安全的信息傳輸渠道。
但科學家仍須克服一個重要障礙,才能更大規模地應用量子網絡科技。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量子信息專家包小輝教授表示,目前使用的大部份量子通信網絡最大覆蓋範圍僅有約50公里。
包小輝的實驗室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領先,在網絡覆蓋距離上創下多項記錄。
傳統電訊的數字信息由電子或光子波搭載,放大後可實現遠距離傳輸。但量子通信的信息是由每個量子態的光子搭載傳輸。一旦光子離開發送者,量子態就不能被放大,就像子彈離開槍膛就不能增加轉速。
傳輸一定距離後,量子態可能減弱或消失。雖然以目前的光纖電纜網進行傳統「波浪狀」通信方式頗為理想,但搭載光子長距離傳輸的效率並不高。
為克服這一局限性,科學家想到以量子中繼器來解決。光子到達中繼器後,一些休眠原子就會被激活。
科學家可以通過精密操作,逼使原子重新休眠,在此過程中能夠發射出同樣具備量子態的新光子。
但包小輝表示操作起來非常困難。被激活的原子相當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地球磁場等外部因素影響而失去量子態。
為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包小輝的團隊正在研發可能是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
由於光子可在露天長距離傳送,尤其是在外太空,因此就能通過衛星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為相隔數千公里的兩個位置傳輸量子信息。
量子衛星的詳情被列作機密,包小輝僅表示其外型與通過微波傳輸信息的通信衛星完全不同。
他說,量子衛星完全採用光通信方式,所以不必使用碟形天線接收或發送信號,而是使用大量鏡面,某程度上,該衛星看起來可能像哈勃太空望遠鏡,不同之處在於衛星鏡頭將對準地球,而非宇宙。
包小輝表示,量子衛星傳輸的信號不可能被攔截。它不像無線電波向空間傳播,而是把光子精確對準一個特定接收站。任何攔截企圖都會被偵測到。
不過,現時仍難以判斷量子通信能否為大眾普及使用。
包小輝說,現有的網絡加密和防護措施對公眾來說已經足夠。
內地防毒軟件商瑞星的網絡安全工程師湯偉(音譯)認為,不管網絡安全技術多先進,其效果仍取決於使用技術的人。
他說,所有技術都是為人所用,沒有絕對安全這回事。只要有內奸,即使是最戒備森嚴的系統,仍可以輕易侵入,無需觸碰鍵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