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膠囊高鐵」時速可達7000公里,你信不信?其實,早在2003年,西南交通大學就已經開始研究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了,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昨日,記者走進西南交大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為讀者解開膠囊高鐵的神秘面紗。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真空管道、彈射前行、從北京到紐約只用2個小時……目前,由美國科技狂人艾倫·馬斯克研發的「膠囊高鐵」(真空管道運輸)火了起來,引發網友對這種新型交通工具產生種種猜測。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早在2003年,西南交通大學就已經開始研究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了,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對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可實施性進行多方面的論證。
昨日,記者在西南交大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中,見到了這個實驗設備。
10米長實驗設備
計算出最有效運動方式
「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未來世界交通的終極解決方案」。在西南交大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的牆上,掛著這樣的一句話。牆下面,就是在2011年4月建成的「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這個實驗系統由真空管道、永磁軌道、高溫超導模型車、驅動系統和真空機組5個部分構成。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有機玻璃構成的真空管道長達十米,呈圓形,管道中,加了液氮的高溫超導模型車在永磁軌道上快速地滑行著。實驗室主要研發人員趙立峰副教授介紹說,結合這個實驗系統的測試和計算機的模擬,就能計算出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最有效的運行方式。
真空管道運輸
最高時速可達7000公里
「空氣阻力是傳統軌道交通發展的最大障礙。」趙立峰介紹說,對於在大氣環境下運行的列車來說,時速400公里已經是一個極限速度了。而在真空環境中,這些問題都將不復存在。
「通過調整真空參數,就可以模擬10000米高空、20000米高空,甚至是宇宙的真空環境。真空度越高,列車的運行速度就能越快。」在西南交大對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展望中,這種無空氣阻力,無接觸供電、無接觸驅動的新型運輸方式,運行速度可高達6-7千公里每小時。
無噪音、無污染、高速、耗能低等,都是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顯著優點。除此之外,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安全性也是一個很顯著的特點。
地上地下都能建
成都到北京只用20分鐘
「目前,這種軌道交通系統還處在理論研究階段,但已經向相關部門提出了建造的相關建議。」趙立峰告訴記者,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真空管道地上地下都能建。地上的可採用高架管道建造方式,造價約3000萬人民幣/公里。地下的為埋設管道的方式,按照目前地鐵隧道造價估算,其造價應在4億元每公里左右。
這種列車的運行速度可高達6-7千公里每小時,成都到北京的飛機飛行距離是1600公里,需飛行2小時左右,而如果乘坐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20多分鐘即可到達。
不過,速度這麼快,票價可不一定貴,趙立峰介紹說,由於真空管道高速列車,每人公里能耗只有普通列車的一半甚至更低,其票價可低至現有高鐵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
團隊素描
建成全球首個「膠囊高鐵」實驗系統
10年,可以是夢想成為現實的時間。
2003年,2013年,10年的距離,在西南交通大學超導與新能源開發中心主任趙勇教授的主持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從一個模糊的概念,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而在未來,它有可能成為連接各個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
「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有可能成為未來城際間的主要交通工具!」趙勇是我國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培養的第一位博士,2003年,西南交大超導與新能源開發中心成立,他將真空管道運輸首次列為研究課題之一,並組建研究團隊,包括三位教授、1位副教授,1名講師和1名博士。
2004年12月,西南交大沈志雲院士舉辦了「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院士研討會,20多名院士、專家參加。沈志雲院士在《關於真空管道超高速交通的思考》提出的設想,我國真空管道超高速交通的發展戰略和技術方案發展戰略定位於每小時600∼1000km超高速地面交通。
「在2007年之前,整個團隊的研究都比較辛苦,無接觸供電系統、磁懸浮性能一系列問題等待攻克,科研經費等都一度面臨困境。」為了研究項目,整個團隊甚至放棄了節假日,在實驗室中埋頭苦幹。事情在2007年出現轉折,2007年初,該校建立了「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教育部創新團隊」,開始了真空管道磁浮列車技術的實驗探索研究。2009年,趙勇教授同其他專家合作出版了專著《速車系統概論》,對於真空管道交通進行了深入與系統的討論,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統論述真空管道磁懸浮技術的專著。
2011年4月,世界上第一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在這個研究團隊手中建成。目前,他們正在建設接近於真實環境的高速大型試驗系統,而這,是從理論走向實際的重要一步。
展望
無摩擦、更便宜、更環保
據趙立峰介紹,真空管道運輸是一種無空氣、無摩擦的運輸方式,比火車和飛機更安全、更便宜、更安靜。除此之外,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安全性也是一個很顯著的特點。趙立峰介紹說,這個軌道交通系統採用無接觸供電,無接觸驅動,沒有機械性接觸,因此不會脫軌;同時,通過管道的無接觸供電,可以隨時監控到列車的運行,不會發生撞車事故;在管道中運行,不受大雪、雷電等惡劣天氣影響。「因此,安全性肯定比普通列車高。」
而在美國電動汽車公司公佈的細節中,每一個「膠囊」重達183kg,長16英尺(4.87米),能容納4至6名乘客,還有存放行李的貨廂。連接兩個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鐵路一樣,會搭建在地上。
爭論
乘坐:如何克服超高加速度?
諸多學者提出,未來運輸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將是深埋於地下的真空管道磁懸浮運輸系統。
從理論上來講,建造真空管道超高速運輸系統已具有現實可行性。但也仍存在眾多的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人體是否能夠承受超高加速度和高速轉彎產生的巨大的離心力。
造價:一公里管道超10億?
中國兩院院士沈志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成本太高了,這麼長的隧道,還需要抽氣,真空管道一公里10個億也下不來。」
時速:真的能上千公里?
同濟大學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國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理論上,在真空環境內交通運輸確實有可能達到更高速度,但最高速度還與懸浮導向系統、牽引系統、軌道系統及運行控制系統性能相關。真空管道運輸的速度可以超過目前大氣環境中的最高速度,但是否能達到1000公里的時速或更高速度,需要有更嚴密的論證並最終通過試驗來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