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6月7日,成都國騰實業董事長何燕以「何然」的名字出席了在成都舉辦的財富論壇。 【文匯網訊】7月22日,多位獨立消息源向記者證實,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成都高投集團)副總經理徐亮,近日被成都紀檢部門立案調查。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2日上午,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下稱成都高新區)管理委員會在小範圍通報了此事。但成都高投集團暫拒絕回應,集團外部董事、成都市律師協會會長李世亮則在回答本報記者的問詢時,表示還未收到通報
知情人士透露,徐亮被紀檢部門調查一事,與何燕案有著密切聯繫。而徐亮和何燕交叉點或源於一樁土地使用性質的改變。
34歲任職老總
公開信息披露,出生於1973年9月的徐亮,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註冊城市規劃師。歷任成都市高新區規劃建設局主任科員,成都市高新區規劃建設局房產處負責人,城建處副處長;2007年9月至今,任成都高投集團副總經理,並兼任成都高新置業有限公司(下稱高新置業)董事長、總經理。2008年6 月至2010年4月,徐亮也曾擔任上市公司成都高新發展[2.00% 資金 研報]股份有限公司(000628.SZ)董事。
有曾與徐亮相熟的人士對記者稱,徐亮與高投集團的其他高管風格相似,即比較低調;且徐本人年少得志,「文質彬彬,著裝一絲不苟」,34歲即出任高投集團旗下最重要的全資子公司之一——高新置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其就職單位成都高投集團,是成都高新區管理委員會全資控股的國有公司,成立於1996年9月,歷經不少於十七次的增資擴股,當前註冊資本高達110.84億元。2012年成都高投集團公司債[0.00%]券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成都高投集團資產總額達到276.89億元,2009年、2010、及2011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21.51億元、32.06億元和40.1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82億元、1.51億元和1.83億元。
而高新置業成立於2002年1月8日,專業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銷售及物業管理。其網站介紹,公司主要負責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的科技地產、商務地產、住宅地產、道路基礎設施等的經營開發與建設。目前,開發建設的ICON高新國際廣場、天府軟件園、高新孵化園等項目已成為成都南部新區的地標性建築和成都市發展軟件產業、創新孵化的重要平台。
7月19日,成都本地上市公司成都國騰電子[1.52% 資金 研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00101.SZ)實際控制人、國騰實業集團董事長何燕被證實於2013年6月30日,由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刑事拘留。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介紹,成都高投集團徐亮被紀檢部門調查一事,與何燕案有著密切聯繫。
宜昌市公安局於7月19日的對外公告稱,何燕是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此案系公安部指定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管轄。目前,此案正在依法偵辦中。
所謂「非法經營罪」,按《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具體指(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但對於何燕具體涉案細節,相關部門至今未表。有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介紹,何燕與多位四川前省領導關係密切,包括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原四川省副省長郭永祥等。李春城在任職成都市委書記期間,就曾親自指示成都市屬國有企業,與何燕的公司進行合作。
教育用地變臉
亦有知情人士介紹,徐亮一案,與何燕案息息相關,兩案的交集點或源於成都高新區一樁土地使用性質的改變。
2001年,經教育部批准,電子科技大學與國騰集團聯合創辦了獨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教發函[2004]21號)。電子科技大學是辦學主體,成都國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合作者提供辦學硬件設施。
知情者稱,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當時征地約2000餘畝,屬教育用地性質,平均每畝價格低至2萬元左右——僅為同期商業用地市場價的3%-5%。但建成後學校實際佔地只有約1100多畝,餘下900餘畝土地被國騰集團囤積起來。
直至2008年,即徐亮就任高新置業董事長、總經理不久,國騰集團與成都高新置業開展合作,在之前囤積的土地上,開發出「創智聯邦」寫字樓等項目。
「創智聯邦」於2008年12月31日舉行奠基儀式。國騰集團官方網站顯示,該項目佔地78.4畝,建築面積8.4萬平米,分東西兩區,每個區聯體建築群共5幢。為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研發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於2010年7月,開盤對外銷售。
知情人介紹,這一項目的合作模式是,高投出錢,國騰出地,兩者合作的寫字樓對外出租或者售賣。但項目建成後並不好賣,至今仍有售樓信息。
成都搜狐焦點房地產網今年7月19日發佈的信息稱,創智聯邦寫字樓「現房在售,戶型面積400多-1500平米左右,均價6500元/平米左右……區別於傳統寫字樓周邊繁雜的都市環境,帶來綠色、生態的辦公體驗」。
另據成都一家大型地產研究機構研究人員介紹,早年在成都各城郊新區地塊,開發商將教育用地改變使用性質的現象,「非常普遍」。
「衛星導航第一股」曾受追捧
據新京報報道,2010年8月,成立7年的國騰電子,敲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它成為四川第五家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的企業。
招股說明書顯示,何燕通過成都國騰電子集團成為國騰電子的實際控制人。成都國騰電子集團持有國騰電子2664萬股,而何燕則持有前者51%的股權。依此推算,何燕持有國騰電子約1359萬股。
上市前,國騰電子的發行價被確定為32元。保守計算,上市可使何燕的賬面財富接近4.5億元。這一年,何燕49歲。
不過,在象徵上市成功的敲鐘等儀式上,何燕卻並未到場。據董秘楊國勇回憶,這是何燕的決定,「她自己不願意參加」。
楊國勇稱,甚至之前上市的籌備,何燕也參與甚少,「基本都是董事長莫曉宇以及董事會在做相關的上市工作」。
這似乎符合何燕向來「低調」的作風。楊國勇說,由於何燕平時極少到國騰電子,他已有很長時間未與何燕謀面。而一位中層幹部也稱,近幾年以來,他幾乎沒有在公司內見到過何燕。
上市4個月後,何燕在接受成都當地媒體採訪時,談及了其「低調」的原因。何燕說,低調並非其本人刻意而為,而是由其所從事的領域決定,「如果我做的是公眾消費品或房地產,需要老總保持曝光率,我也會那樣做,但做衛星導航,我不需要。」
公開資料顯示,國騰電子的主營業務是圍繞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提供產品和服務,主要產品包括北斗衛星導航應用關鍵元器件、導航終端及定位應用系統等。
「何燕沒有利用她個人的資源為公司拿過一個訂單或業務。」董事長莫曉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此說。
在上市前夕,國騰電子接連遭到媒體質疑。比如,「股權極為複雜」、「關聯公司達26個,像玉龍雪山一樣神秘」,「國騰電子自身盈利能力有限,核心競爭力在控股子公司國星通訊」等。
輿論的責難,似乎並不影響投資者和機構對「衛星導航第一股」概念的看好。路演過程中,多家機構「火熱追捧」;而且眾多分析師一致建議,「投資者可優先申購國騰電子」。
上市首日,發行價32元的國騰電子高開高走,開盤即報63元,當日報收69.91元,漲幅高達118.5%。
3個月後的2010年11月底,國騰電子股價躥升到105元,躋身「百元俱樂部」。而當時兩市的百元股,還不到20只。
2011年初,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將國騰電子列入「2010年全球十佳IPO」的榜單,理由是,其上市以來股價上漲237.7%。
「銷售對像集中風險」爆發
「上市神話」的演繹,除了「衛星導航」等耀眼的概念光環外,也有國騰電子亮出的「真金白銀」的業績作支撐。
數據顯示,2007年—2010年,國騰電子的總營業額分別為0.63億元、1.4億元、1.8億元和2.1億元,相對應的淨利潤分別是1641萬元、2945萬元、3962萬元以及5640萬元。
「自2006年以來,公司業績連續五年保持較快增長,且後四年增長率均超過了30%。」國騰電子曾在一份報告中說。
在這其中,北斗衛星終端產品的貢獻「居功至偉」。有數據顯示,國騰電子在整個北斗市場的佔有率,長期穩定在40%以上。
有了市場,漂亮的業績便是水到渠成。以2010年為例,該年,國騰電子衛星定位終端實現營收1.32億元,占當年總營收的比重接近63%。另有可作論據的數字是,2009年和2010年,國騰電子向前五大客戶的合計銷售金額,占年度銷售總金額的83.2%和78.5%。
「本公司存在銷售對像集中的風險。」國騰電子在招股說明書中稱。
風險在2011年以後,降臨現實。據楊國勇介紹,彼時,正值「北斗一號」向「北斗二號」過渡,「北斗一號」的相關產品銷售逐步下降,而「北斗二號」相關應用的拓展卻未達到預期,「青黃不接」。
數據顯示,2011年,國騰電子實現營收和淨利潤1.98億元和4778萬元,分別同比下降1.51%和15.28%。而到2012年,淨利潤為2435萬元,再度大降4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