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8月3日發表題為《孫子不會贊同中國的戰略》(作者:美國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羅伯特·曼寧)的文章,文中曲解中國維護主權行動,誣稱中國外交強勢,并稱北京應重讀孫子兵法,現將全文摘錄如下:
歷史的幽靈在持續貽害「亞洲世紀」的美好前途。日本外務省次官齋木昭隆最近對北京的訪問旨在修復破損的中日關係。但齋木還沒有下飛機,中國官方媒體就排除了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提議的首腦會晤的可能性。
東京從私人所有者手中購買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的本意受到誤解,加上日本官員對歷史進行的令人錯愕的重新詮釋,已經煽動起了中國的反日情緒。在過去一年裡,中國加強了意在強調其對爭議島嶼的主權聲索的活動。
不管怎樣,中國的信息似乎是明確的:在經過了屈辱的幾個世紀之後,中央帝國回來了。中國最近作出的准軍事姿態是宣示其擁有尖閣諸島/釣魚島主權的持續努力的一部分。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中國一直在試圖通過採取強制性的准軍事行動,使日本無法維持其對尖閣諸島的行政管控。這已經成為中國在更大範圍內的強勢做法的一部分:北京還採取「捏造事實」的做法,以便堅持自己對南中國海爭議島嶼的聲索。不管中國依據歷史的訴求是否具有合法性,令人感興趣的問題是:最終的較量會是什麼樣子?中國覺得此事將會如何收場?
中國採取強勢態度的時機頗令人費解。北京的新領導集體面臨艱巨的國內挑戰:環境災難、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人口老齡化以及難以為繼的經濟增長模式。中國的政治精英完全瞭解這一切,這是今後10年中將耗費中國精力的主要挑戰。
中國古代的戰略大師孫子曾建議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依照同樣的道理,鄧小平把「韜』
光養晦」作為其外交政策的指導哲學。
事實上,鄧小平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領土爭端問題上的智慧在今天更能引起共鳴。他曾承認這些爭的聯合開發。
很難看出這種在整個地區引發對中國意圖的恐懼的行為和外交模式是符合北京利益的——這個地區內正在出現一股追隨美國以及此起彼伏的亞洲內部安全合作的潮流。
那麼,為什麼中國戰略家斷定目前是讓幾乎所有鄰國——從印度到越南——感到不滿,並與美國展開對抗的時機呢?說得更加直白一些,能夠保證未來繁榮的是中國在21世紀知識經濟中的創新能力——如信息技術、3D打印、機器人機械、納米和生物技術等,而不是對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小島提出靠不住的主權聲索的強勢外交——那裡蘊藏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只能滿足一小部分的中國能源需求。
歸根到底,中國在亞洲的所作所為看起來極不符合其長遠利益,以至於人們對北京的決策過程感到疑惑。至少,中國需要解釋自己。
不管其最終的意圖是什麼,北京最好撣去《孫子兵法》上的灰塵,重新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 |